“姑姑,你也去赶集啊!”一个响亮的招呼声打断了李老奶奶的思绪。
只见前边小路上走出一个年纪跟他差不多的老妇人,笑吟吟地望着她。那个人也挑着担子,担子里是水淋淋的蔬菜,凤翔看了一下,有卷心菜、青菜、大蒜和红色的朝天椒。她们的称谓跟年龄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暂且别去纠结为什么她要叫李家老奶奶姑姑。
“是啊” ,李老奶奶连忙做出一个笑脸,瞧了一下对方的担子,又说道,“哇,你真厉害,种的菜这么漂亮!” 乡里人一直有这个习惯,见面的时候要夸奖一下对方。
“哪有你厉害哇,喂了那么多鸡。”她右手搭在扁担上,并用左手调了一下竹娄的位置说,“你不知道,我年初也买了一群小鸡,结果只养活了几只,过节自己吃的都没有,哪像你还有的卖。”
“可能是种不好吧,你的小鸡仔是哪里买来的?”
“哎呀,我还是叫我儿子特地从南岭镇上带来的呢!”对方一副想不通的样子。
“噢,我是从广陌集市上买的呢,本祥古你认得吧,他卖的鸡仔一直很好养。”。
“哦,我听说过,那真有可能是种的原因。我那些鸡大部分都是病死的,一开始闭着眼睛,懒洋洋地不肯吃东西,后来慢慢地就死了。明年我也到广陌集市上去买,省得跑那么远,还买不到好的。”这时她们慢慢走上了主干道。
一路上有不少人,大都三五成群,挑着担子边走边大声地交谈。摩托车还没有在这里普及,就是做生意的有钱人也很少能买得起,骑辆自行车就已经算是很张扬了。在还没有硬化、凹凸不平、遍地是小石子的马路上,步行是最直接最舒适的交通方式,没有人会觉得不体面。
相比于摩托车,自卸式小货车更为常见,它是当地工业发展的动力,广泛用于运输木材、矿石、钢铁等等。瞧,现在正有一辆货车轰隆轰隆地从后边驶来,人们纷纷躲到马路两边,用手唔住鼻子和嘴巴。只见车斗里装满削了皮的杉木,车子所到之处扬起一阵灰尘,喷出一阵黑烟,两旁的人们立马闻到一股浓浓的柴油味。这种味道凤翔却特别喜欢,和大部分小孩一样,他一看见这种自己会走的大家伙就特别兴奋。不过,由于两边树木葱茏,早晨的湿气又重,那些烟尘很快便消于无形,凤翔想多闻一会儿都是不可能的。
既然停下来了,李老奶奶干脆放下担子休息了一下,担子确实有些重,而且这次她也不想去抢摊位。她让和她一起的妇人随别人先走了,然后接过阿翔手里的鸡蛋,在扁担上敲碎,剥了壳递给他吃。小家伙只吃蛋白,不肯吃蛋黄,她便自己把蛋黄给吃了。
这时有两个老头子赶上了他们。其中一人穿着军绿色的粗布外套,戴着一顶黑色的老式鸭舌帽,手里提着个黑皮包,上面画着白色的五角星,写着“八一建军纪念”几个大字,他正认真地听同伴讲话。另一人个子稍矮,穿着一套干净的深蓝色粗布衣服,肩上挑着两摞用芒草编制的扫帚,显然他今天心情非常好,看他那笑逐颜开、高谈阔论的样子就知道。这一高一矮两个老人是广陌集市的常客,在那里他们还有自己的事业,高个老头是一个补鞋匠,矮个子老头则经常在集市上兜售自制的蒲葵扇和扫帚。
在广陌乡,老头儿们是比较喜欢赶集的一个群体,他们俩只是其中表现突出的罢了。一般家里缺些油、盐、味精什么的,又找不到人捎带时,便会派家里的老头子出去,因为年轻人都有许多农活要干,而老婆婆经常要照看孩子。这倒遂了他们的意,他们这一辈人,年轻时一起参与过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后来大都又在一个大队里干过活,吃过大锅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如今各过各的,正愁没有见面的机会。现在好了,集市成了他们约会的场所,甚至约都不用,到了圩日,他们有时间的话,一定会跑到集市上来,在这里也一定能遇到三五个老友。老爷子们见多识广,熟悉这里的过去,陶醉于今日的繁华,以和善的目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少了他们,这个集市便少了几分韵味。上午你会看见他们三三两两在各个摊位、各种商店流连,由于艰苦时期形成的节俭观念根深蒂固,他们买任何东西都喜欢货比三家,喜欢讨价还价。但这并不使人厌恶,因为他们讲价时有理有据又不乏幽默感。买完东西,他们便相聚在集市尽头的小吃摊上,这时刚好是午饭时间。广陌集市上共有四家小吃摊,各家的小吃品种大同小异,手艺不相上下,因而均分市场。小吃主要有各种煎粄、馄炖、饺子、粉丝、以及最受欢迎的泥鳅粉,一碗加了新鲜猪肉的泥鳅粉配上几个香喷喷的煎粄,是广陌乡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家乡美味。可是对于这些老爷子们,还有一样东西更具诱惑力,那便是家酿的米酒,他们称之为水酒。这种酒甘甜香醇,后劲很大,你刚喝下去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但几分钟过后你必定是满脸通红,觉得脑袋里滚烫烫、心里头暖洋洋的。喝完一大碗水酒后的老人最最可爱,他们红着脸,像一群孩子一样大声争论,使得午后的集市依然相当热闹。
现在,还是接着谈刚刚那两位老人吧,别忘了他们还在赶往集市的路上呢。高老头和李家老奶奶同村,平日里再熟悉不过,他已经看见了她,还没走到她面前便打起了招呼。“啊,李嫂,你也去赶集啊,怎么德胜古没有一起来?”问完这句,他的目光落在了鸡笼上,于是没等对方回答他又接着说,“哦,你养的这些鸡真漂亮!”
“他在家干活呢,没这个闲功夫!”李奶奶站起来,笑着说。
“怎么,挑不动了吗,要不要我们帮你?”他们两个在鸡笼旁边停了下来。
“不用了,我还挑得动。嘿,阿翔,我们走了!。”说着老人家挑起担子,迈步向前。
“这个小孩好像不是你的孙子吧”高个子老头又开口了。
“嗯,他是我的外孙。”
“噢,是七妹的孩子吧?”
“是呢。哎,对了,听说你家儿子捡了个女儿是不是。”她连忙把话题转向了对方,七妹的事她可不想多讲,怕说漏嘴,引来麻烦。
“是啊,你也听说了。那天清早打开门,发现门槛边上放着一个大盒子,我就知道可能是个女娃娃。一看还真是,只见一个婴儿躺在中间,里边放着几件衣服,一个奶瓶,三包奶粉和十几块钱,还有一张红纸写着小孩的生辰八字。我当时就慌了,以前只是听别人说,没想到自己也遇上了,于是连忙把盒子抱了进去,找家里人商量。我家老三只有一个儿子,没法再生了,就决定收养她。”
“唉,现在每家只能生一个,让那些第一胎生了个女的人家怎么办,都没法传宗接代了。”这时矮个子老头加入了他们的谈话。
“所以他们就把女孩子扔给别人啊,这样就可以再生一胎了,政府也查不出来。”外婆这话,凤翔可听不太懂。
“就怕第二胎又生个女儿出来。”高个老头接着说。
“樟树下老范家的儿子不就这样吗,头两胎生的都是女儿,他便把小女儿送给了他哥哥嫂嫂养,准是想再偷偷生个男孩。”矮老头说。
“唉,算了,这种事情还是少讲,传到乡政府人的耳朵里可不好,马上就要到集市了。”
“对,还是别讲了。”李老奶奶表示赞同。
之前光顾着讲话,李家老奶奶并没有注意周围的情况,此刻瞧了一下,发现前后都是三五成群的行人,离集市不远了。“阿翔,到了圩上跟着外婆,别乱走啊!”她对旁边的小外孙说。
“好!”凤翔用一种乖乖的语气回答,声音拖得很长。
下 节 人儿何处归(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