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骗子的核心基本原则
操控他人的信任
我们会受骗的原因
①社会发展使然
当在社会中占比重较低时,持续的不道德行为可被理解为一种可选的、有利于进化的策略
②基本属性使然
骗子是精神变态者、自恋狂还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三者综合体
行骗三要素
犯罪倾向
机遇
理由
我们容易犯错的要素
时间压力
感情压力
情境压力
骗子行骗过程
料敌机先
确认受害者的身份
他是谁,他想要什么,我要如何利用他的欲望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动之以情
建立共情关系
请君入瓮
要先建立感情基础。在此之后,骗子才能吸引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并将其说服
完美故事
实施方案
取信于人
拿出证据,引导思考,所有这些都是按照对受害者有利的方式设计的
欲擒故纵
骗局已经带来了真正的利益。此时,如同落入蛛网的飞虫,受害者越是挣扎,就越难以从圈套中脱身
得寸进尺
到了产生疑心的时候,受害者已经在情感和实际行动方面付出太多,会开始自己欺骗自己。受害者甚至会加深参与骗局的程度,即使事情已经开始不妙,因此,当受害者被彻底骗得身无分文时v,还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般结果。
逃之夭夭和斩草除根
骗子甚至不用说服受害者不要声张,受害者很可能自己就保持沉默了。毕竟,我们自己骗自己才是最有效的
相关知识点
自我锚定
我们考虑一切问题时都从自我出发。我们想当然地假定自己知道的别人也知道,自己相信的别人也相信,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喜欢。
变色龙效应
当我们喜欢他人或者感到亲近时,就会去模仿对方的行为、表情与姿态
曝光效应
熟悉会导致好感产生,而好感会给料敌机先的成功带来关键的信息
情感启发法
我们做决策的根据是我们对某事的感觉是好还是坏,而不是有意识的分析
我们遇到的每个人、听到的每句话、经历的每个事件或者感受,都会立即被赋予感情色彩,这是多年来类似经历或记忆的结果
接近–回避说服模型
要劝某人接受某事物,就要创造理由去让他/她想接近它,并减少一切让他/她想回避它的理由
自我认知理论
我们喜欢证明自己是体面、乐善好施、慷慨大方的人
我们渴望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这让我们更容易被他人说服
我们总希望表现得与自己营造出来的形象保持一致
“登门槛”策略
如果一个人已经同意了一项较小的请求,那么这个人就会更愿意同意而非拒绝一个较大的请求
如果我之前帮助过你,那么你一定值得我的帮助。因此,我会再次帮助你
“以退为进”策略
在拒绝一项较大的请求之后,会同意一项较小的请求
只有两次要求来自同一个人时,这种策略才有效。
“不只如此”策略
在一开始提出一个假的出发点(完全不是你计划中想要的东西),然后马上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动与添加,让它显得越发吸引人
决策架构
安排选择的顺序、用特定的言语来显示他总是能预知下一步。这就是一个微型的圈套,一次足以影响你对未来感知力的示范
默认效应
通过限制选项来影响我们的选择
真相的错觉
如果我们对某事感到熟悉,就会更容易认为这件事是真的
自我肯定
我们需要感到有价值,感到被需要,感到自己有意义。
优越性错觉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相信自己是非凡的
蔡格尼克效应
我们对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对已处理完的印象更深刻。我们的思维还没有放弃思考,而且我们会感到一种需要看到结局的强烈渴望。
我们一旦受骗一次,就很可能再次上当
预期同化效应
去同化新信息,使之符合固有看法,而不是去转变那些看法本身
证实性偏见
当人们打算建立或是支持一项理论的时候,他们会不择手段地扭曲事实,为其目的服务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思维导图
总结与感悟
骗子非常愿意让我们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我们自己下决心,自己做选择,自己思考问题。他们只是奉命行事。这样一来,我们在不断暴露自身信息的同时,也会越来越难以发现对方暴露出的信息。
一旦落入骗子对我们量身定做设计好的陷阱,我们会用自证预言、言行一致、自我催眠来进一步往陷阱深处滑去,骗子只需开好头,一切都是自主运行,我们会完美配合,骗子坐等收网即可。
骗子都是洞悉人性的高手,尤其是在现如今个人信息到处暴露的时代,我们更容易被骗。
每一宗骗局都是量身定做的,是潜移默化、悄无声息、不易被发现的,甚至在被骗之后我们连后知后觉的感觉都没有,你压根没发觉被骗。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永远要相信一条:占小便宜吃大亏。你贪图他的高利润,他看上的是你的本金。
减少自己曝光的程度和概率,尤其是在网上不点陌生链接,好奇心尽可能的不要那么强,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尽量保持理性,不人云亦云,时刻抓紧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掌控感,这世间哪有那么多所谓的好运气让自己碰到嘛?那些看起来完美的不像话的好事,百分之百的都是骗局,所以,踏踏实实工作,耕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照顾好家人,过好自己的日子,安稳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