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此书之前已经有了一点点看书的习惯,那时候正好是暑假,刚好是读书的初级阶段,所以看书的时间是比较充分的。有次偶然打开淘宝,系统给我推荐了这本书,刚开始我对这本书名字挺好奇的,为什么这么深邃又古板的感觉,于是就怀着好奇心点开,看了看目录,我才发现,这是一本“奇书”。
厚黑学此书,乍一看好像是用诙谐的语言在黑一些历史名人,但看完此书,发现在诸多故事中,其实隐含了作者李宗吾先生的对人性的一种解读。
书中谈到,想成就大事者有两种人,脸皮厚,心肠黑。以三国曹操、刘备、孙权为例,曹操心黑,杀人放火之事毫不留情,杀吕伯奢,杀孔融,杀伏皇后,悍然无畏,甚至放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心肠之黑,可算黑到极致。其次刘备,全在脸皮厚,三番五次寄人篱下,辗转依附各方势力,毫无羞耻之心,没没谈及,便潸然泪下,拉起复兴汉室的大旗,所以后世人传“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而孙权,所以初始联蜀抗吴,后来又斩杀关羽投靠魏国,而后又再次联蜀抗吴,孙权心肠不如曹操黑,脸皮不如刘备厚,做不到极致,故反复无常,但因两者兼备,才能与另外两人三分天下。
在此书第四章“厚黑经”中,宗吾先生偷梁换柱,以厚黑一词惯之,将经典改得面目全非。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厚黑者而从之,其不厚黑者而改之”“如有项羽之才之美,使厚且黑,刘邦不足观也已!”这样一种在现代看来是有些恶趣味的行为,反而是让人更易使人印象深刻和接受的一道妙招。
此书前半部分宇后半部分之风格着实天差地别,说实在看到后面我都有些看不懂。后半部分的文章,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人性哲学的探讨。不单单涉及佛道儒三教,甚至与涉及到科学。总的来说,宗吾先生在书中所展示出来的,给我的感觉就是宗吾先生信奉的是荀子的性恶论。就我看来,宗吾先生在书中对人性“恶”如此大胆的披露,确实是让我在看完之后一阵恶寒。当然在此说明我并没有将《厚黑学》一书奉为教材,在我看来《厚黑学》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宗吾先生对当时那种人吃人的社会的披露,而不是要宣扬人性本恶,亦或者要叫人如何厚黑。
在我过传统观念中,我们追求老实,追求以君子之作来要求自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遵守规则,就能得到我们应有的待遇,就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这是我们传统的评价体系,也是被认为每个人都应做到的。然而在宗吾先生的那个年代,可谓是修桥铺路死全家,杀人放火金腰带。所以宗吾先生以厚黑入题,解读人性。黑,但绝不是强调在世间行使恶;只是为了每一个人以合适的方式在一生中赢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为人处世非有厚的功夫不可。古今之成大事者,必须脸厚心黑,并倡导人性本恶,善是后天诱导的结果。书中提及的脸要厚就是要人有忍耐力,强调一个'忍字;而心要黑就是要人有果断力,强调一个断字。《厚黑学》内容涉及到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书中的内容宏博,见解深邃,启迪心智。
我一开始还读得有趣,可渐渐发现这门学问的沉重之处。李宗吾先生盛赞厚黑,大肆宣扬厚黑,无非是讽刺社会现实生活中那些真正实践厚黑学的厚颜无耻,黑心黑肝之徒。同时,他开创厚黑学的含意我也隐约明了:世间厚黑者太多,良善之人往往受其欺压;若将厚黑者的厚黑的秘密或伎俩公诸于众,厚黑者便无计可施,无法生存。此时我又想起包龙图在教他侄子为官之道时说过:对付奸官,自身必须比他们更奸。我想此法用于对付厚黑者也不失为一种良方。毕竟明枪易档,暗箭难防,你只有比对方更后更黑,对方才无法动你分毫。由此又可观出,李宗吾先生所宣讲的厚黑学说,不仅可用于防守,也可用于反击。当然,反击的对象仅限于厚黑者,不然就失去原本学习厚黑学的意义,使更多良善之人受害
总的来说,李宗吾先生对人性的理解和概括,打破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历史人物为例论述“厚黑”,以“厚黑”解读人性,以诸多思想解读“厚黑”,非是想让人学习厚黑,而是让人认识厚黑。
所以说,一般成大事的人,绝不会有妇人之仁,有的只是心狠手辣却又表现的彬彬有礼。
也就是所谓“床头上放一本道德经,枕头下放一本厚黑学”,道德经给别人看的,厚黑学才是自己看的,说明了一个问题,脸厚心黑可以,但是一定要懂得隐藏自己,如果人人知道自己是玩厚黑学的,那么会有人处处防着你,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厚黑的施用,定要糊一层仁义道德,不能把它赤裸裸的表现出来。
看完请点赞哦,一起阅读更多的书籍,交更多的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