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六十年代初,饥饿的记忆深深烙印在当时几乎所有人的记忆中,所以珍惜每一粒饭菜,成为人们根深根深蒂固的信条。父辈身上那多余的脂肪和由此引发的疾病则说明惜餐成为人们多年来潜意识的准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小到婴孩大到老人,几乎每个年龄都有。而以30岁~50岁的中年人居多。这固然有生理上的原因。随着年龄日益增大,肌肉量在减少,脂肪含量相应提高,更重要的是人的基础代谢逐渐缓慢。相比二十岁左右的年青人,同样同等的食物,年青人可能刚刚好,而中年人则因缓慢的代谢,不得不将此纳入贮备的脂肪了。故而,同样食物,中年人若怕浪费,只能依靠肥胖的姿势来受罪了。所以无论自己做,还是点餐,都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实在剩下,若又不能贮存,只有倒掉。坚决不能因为怕浪费而吃掉。就像我大姐给儿媳侍候月子,她儿媳体重没长多少,她倒多长了十年。原因很简单,怕浪费。实则惜餐如吸毒,一但超重过多,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纷至沓来、迎接不瑕,绝不是没浪费的剩菜剩饭所能承担的。
还有放在冰箱里沉睡己久的食物,只要过了保质期就要好不可惜的扔到垃圾桶 。绝不能因小失大,拿身体开玩笑。如一次婆母从冰箱拿出过期仅五天的牛奶三袋,以为一直在冰箱,又刚过期没问题,一次全喝光。结果肚子难受挂了三天的掉瓶,才康复。所受的罪,所花的钱岂是三袋牛奶所能代表的。
所以果断断舍离,饭适量做,菜适量买,凡是把握度,过犹不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固然真理。但身体健康才永远是第一位的。宁肯浪费,不能让身体受罪。强吃实则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