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到之前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学校进行第二次回访,在校园里见到刚刚下课走出教室门的孩子,招手微笑向我打招呼,倍感亲切。
第二节课,我走进教室门口,张嘴便问道这几位同学哪里去了?此话一出,心里感觉不对头,关心没有到教室的几位学生的动向确实也没有错,但是相比之下更应该关注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于是我又赶紧问了第二句,我说这话有毛病没?同学们都说没毛病,于是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家心里怎么想?当你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主人见到你就问某某某怎么没有来?这时候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有的同学开始意识到我们坐在教室里怎么没有跟我们打招呼,反倒是关心没有到场的同学。就这样和同学们开启了一节课的畅聊,经过这个小小的插曲,也让我和每一个孩子有了更亲切的感觉。
九年级“一练”刚刚结束,成绩大家已经知晓,距离中考还有七十多天,但在教室里却找不出几个孩子有箭在弦上的感觉。我随即问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一练,有哪位同学对自己的成绩较满意的,只见同学们纷纷低下头去,我又补充到,对某一科比较满意也行,甚至对自己做过的某个题感到比较满意也可以,这时候看到同学们纷纷挺直腰杆面带微笑高谈阔论自己考的得意的科目。可见关注眼前人,关注眼前人做的好的地方是多么的重要。
“谈成绩伤感情” 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来说确实如此,但是成绩又是非谈不可,关键看怎么谈,关注做的好的,不唯成绩,重在看过程。这时候又开始问起同学们从第一次来到教室给大家上课,大家坚持做的一天三件事做的怎样?这时候不少同学高高举起手昂起头告诉我:老师我都做到了!一位同学凑到我的跟前告诉我:老师,从上次您来后我没有吸烟,话音还没有落,从他的手里掏出一支电子烟,不好意思地说:“我现在抽这个”虽然还是烟,但此“烟”非彼“烟”,更换烟卷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他努力改变自己的决心和行动。
顺着坚持比较好的每天三件事,我又开始和同学们聊起了要再“放”,放下无谓的活动和事情更加专心致志地学习,倒是又有不少同学说出了自己要多放下几件事情,“老师,他说放屁 ” 这句话顿时从教室的后排传出来,我听得格外清晰,我说是呀,要放屁,把身体里边儿的污浊气息排出来,听到了我这样说,后排调皮捣蛋的几个孩子红着脸把头埋下去。
我又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二个字“抓”,让同学们来思考应该抓什么?有的说要抓不会的,还有的说要抓二次函数,此时教室里又是一阵哄堂大笑,我紧接着说没错,要抓二次函数,这是我们的困惑之处,把做错的和不会的抓起来,成绩不就提升了吗?
我在黑板上写下的第三个字是“要”,开始引导同学们补充要怎么样,有的说要有信心、有的说要勤奋、还有的说要抓住时间、也有的说要落实到行动上……
空口无凭,立字为据。我让同学们写下自己二练考试的目标,当我问及班里的成绩在学校排名怎么样时,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而不语,有几个比较胆大的孩子口无遮拦地告诉我:“老师倒数第一!”这是我从讲台上走下来,一边用手指着地板一边说:触底了是吧?触底好呀!同学们愣住了,难道倒数第一也是好事?看看我,我看看你,顿时都把目光转向了我,我告诉同学们,既然我们成绩已经是倒数第一了,还能差到哪里呢?99分到100分只有一分的进步空间,而0分到100分却有100分的进步空间,可能通过努力你的成绩距离一高、实高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们要不要拼一把来为自己证名呢?二练考试我们可不可以进步50分呢?一位胖乎乎的同学慢吞吞地笑着说:“那可是能”,这时候教室的后排又传出了声音:“老师,老师,他说他能进步200分”随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我往教室后边看去,一位男同学蹲在地上,把手贴近耳朵似举非举,经过确认后,他说自己确实举了手,不等他来解释,其他同学又高声地说:“老师他考的是3分”,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二练目标,由班长收齐后交给我,算是我和大家的二练之约,因为从第一次见到孩子们起,我就和他们来了“约定”。
除了和我约定,我也鼓励同学们和自己水平相近的同学来个约定,也要立字为据,这时候同学们的劲头更足了,纷纷摩拳擦掌开始订立契约。
契约订立完毕,开始把我带来的糖果由班长分发给大家,也告诉同学们,老师可能会给你们带一些糖果和其他的小礼物,真正的大礼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取。“老师,他说考的好了,能不能给他送一辆鬼火”教室的右后方又传来了这样的声音,我一看,哟,大家说的不就是“烟哥”(抽烟的那位小伙子)吗?我说这个完全可以有!别说是鬼火,就是奔驰和宝马也可以,但需要你自己去努力!下课时间已到,“烟哥”给我送了两颗棒棒糖——上次回访时我送给他的,他没有吃,又送给了我,我当然是又把这两颗糖讲给了其他同学,“哟,你都拿着我的糖了!” “烟哥”对得到棒棒糖的同学说到,可见“烟哥”很看中这两颗糖,“烟哥”和“实高哥”(励志考上实验高中的一位同学)加了我的微信。
虽然我不知道同学们的二练成绩会有怎样的变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下去他们确实会一点一滴地进步,很多时候过于关注结果,往往会没有结果,倒不如关注眼前人、关注眼下事,想必自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