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反思,得益于最近的阅读。儿子进入初中学习后,最大的担心就是如何应付初二叛逆期。这是很多人向我提起的关键期,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案例。的确,面对强大的学习压力,初二的孩子怎样平稳度过这段关键期,也真的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
在朋友和孩子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启了育儿知识的阅读之旅。《父母的语言》适合于初为父母的朋友阅读,抓住3岁前孩子的学习关键期,能非常有效地促进孩子大脑发育,30万的词汇量在3岁时就能获得;《叛逆不是孩子的错》针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展开了原因分析和策略引导,科学的方法为家长指点了迷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家的初二时期母慈子孝,安宁祥和,书籍起到了镇痛消炎的功效。今天最想和大家聊聊的是《反思的爱》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副标题——看见自己,看见孩子。
《反思的爱》的作者是美国的雷吉娜 帕利博士,她是一位有35年从业经历的精神科医生及心理治疗师。她是非营利组织“反思性社群中心”的创始人。《反思的爱》一书的诞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当初开始写这本书,是因为孩子年幼时,自己需要这样的书,后来意识到,不管孩子长多大,做父母的必须保持反思能力,以确保不会破坏亲子间的关系。因此,她传递给我的观念是:养育不是一项工作,而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健康稳定,决定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决定了家庭的幸福美满。
从读者的角度来讲,这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我们做教育的人都知道,想要培养出一个快乐,健康,成功的孩子是件很难的事情。父母们常常会发现,自己会被一大堆自相矛盾的养育建议重重包围,一心想找到一份“正确答案”,却感觉哪位专家的都不好使。帕利博士在《反思的爱》一书中提出了新的观点,她认为成功的养育之道是:放慢脚步,反思并且认识到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没有唯一正确的要领可循。的确如此,我们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怎么可能用同一种方法去解码呢?
读这本书,是我最近一个月的晚课。书不厚,但是需要慢慢咀嚼。帕利博士结合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的解释,分析大脑的构造,解释生理的变化,结合典型的案例,还有家庭练习题,向读者阐释了人类大脑具有的对他人共情、分析和联结的自然倾向。并帮助读者习得一些重要的反思能力。这是一本可读性非常高的书。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接受了一个事实:育儿的路上,永远不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可能性,自己想出来的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这不但是自信的表现,也是充分信任孩子的表现。
阅读这本书,也是在反思中进行的。每读到一些能引起共鸣的地方,便会不自觉的开始回忆和反思。书中提到的反思能力中有“学会用另一种方式看待事物”,作者说到的是女儿生病时,她像自己希望的这样去照顾,结果却让女儿很不舒服。读到这,我就想到了自己,当儿子发生类似的事情时,我也会叨叨叨告诉他自己认为优秀的经验,结果得来的是一句: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照你说的我也行。以前一直觉得孩子是不懂父母心,现在找到了答案,是自己过于执着于个人的经验,以为适合我的便可用于任何人。这是反思之一。看到书中“学会允许孩子难过”时,我不禁心中窃喜:从小开始,儿子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总是以哭来表达,不管是真伤心,还是耍手段,我都没有制止过,我告诉他,眼睛到时候也需要用眼泪来洗洗污浊的。因此,每次哭好之后,该干嘛还是干嘛,没有任何改变,哭也就成为不了儿子与我讨价还价的筹码了。兴许那时候我已经用上了反思的方式,也或许是凑巧罢了。但不管怎样,这一局,我们的关系还是维持稳定的。以至于到六年级时,儿子动了个小手术,刀痕处生疼,他问我,我痛死了,能不能哭啊。我说,如果你认为哭能不痛一些的话,完全可以。于是,他便躲进卫生间,大声哭起来,但过了一会儿,就带着泪痕出来了,说好像没有什么用。我们只有强忍住笑陪着他。
其实这种反思能力,对于教育者来说,更适用。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同样的,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能适用于全部的学生。同样的方法对这个孩子有用,对另外一个孩子却未必有用。因此,我们需要去了解每一个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维护好和每一个孩子的关系,并且长久维持。
反思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对于过去发生的每一件事,我们都需要用反思的视角去看一看,看看自己,看看身边的人。古语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确如此!前天去家访,看到班级的孩子,见到我们总是有一种想躲避的感觉。让我想起了那一年和钱卫平老师的家访,走到画溪村某户人家前,一位小姑娘跑出来紧紧抱住钱老师,开心地喊着“钱老师”,那画面很有幸福感。这是钱老师曾经的学生,那一年已经读高中了,遇上小学老师还能如此热情,可见,钱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相比之下,不禁惭愧。还有马卫红老师的家校联系,让家长深深地信任和依赖。她的学生,因中考,高考焦虑而让家长束手无策时,家长选择求助的却是马老师——小学时的班主任,这种家校关系的维系真的是非常不简单。说到反思性的语言,我认为要像吴忠卫老师学习,她的学生学数学,就像是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样,亲切而温暖。她告诉孩子,你不懂的地方记得来找老师,老师一直在等着你的。看到了身边的人,也就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进步的空间。反思就在这样的看见中进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在这样的反思思维中慢慢维系,越来越坚固。
最后,想把《反思的爱》一书中的后记原文与大家分享,反思不但适用于亲子关系,更适用于人际间的所有关系。通过反思,我们主动掌控自己触发情绪的按钮,让生活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