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极化——人多是非多的心理原理

        群众的力量大如天。潮水一样的人流同样有着潮水一样的思潮。涌向何方往往是部分成员主导、多数人从众的结果。

      一场会议,张三李四各执一词最多是没有结果。如果领导意愿非常明显,其他人有不同意见又有几人会坚持当场表态?附和声此起彼伏。所谓“一言堂”就此产生。

      缺少规矩的集体中,少数服从多数往往是“行规”。但是这个“多数”,一定能发挥正确的导向吗?群体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的造势作用,法不责众、责任分担的侥幸心理,担心发表不同意见而承担来自“社会规范”的压力,都是人们借助“他人”力量,刻意引导事件向利己方向推波助澜的理由。

      通常,妇女对于归属感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群体极化现象里,一群妇女、三姑六婆叽叽喳喳的场面甚为熟悉。国际上,美国主导的北约等组织,是否也是如出一辙,才形成了混战不休的动荡局面呢?

      群体极化作为集体降智的表现,小则造成少数人吃亏或决策失败,大则动摇社会安定团结。那么如何避免群体极化现象,保证事件按照客观规律有序进行?一靠制度约束,不给群体“肆意”发言的机会。二靠认知觉悟高、胸怀宽广坦荡者发挥平衡作用。如果都没有,就要打散群体圈子。乌泱泱的人流没有管理者,也没有管理思路,就是一场灾难,比如前不久的韩国踩踏事件。

      如果我们身处这样危险的群体之中,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及时远离。比如当时顺杆爬到高处的人,成功等来了救援。与其担心生活中被群体孤立,不如集中精力强大自己,变被孤立为主动脱离。去到属于你的圈层,在你能掌控的范围内,从容做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