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你的第一个好朋友吗?你们当初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你们现在怎么样了?
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他最近接到一个电话,是他长时间不见的发小打来的。
发小上来寒暄的都是场面话,听着心里很不舒服。寒暄过后,这个发小问他能不能给他的女朋友找个工作。
他拒绝了。
1.他没这个能力
2.就是有,他也不想帮。
因为他觉得很恶心。
他以前每次回老家,约发小见面,喝酒聊天,他都说:“出不来”,理由如下:要加班,腿疼走不了,便秘不方便,女朋友不让,他家的狗缠着他不让他出门,来大姨夫了!总之,就是不见。
他们可是曾经过命的交情啊!从小他就为发小打架,有次差点儿真要了人家的小命儿,把自己折进去。
他也检点了下自己,从没得罪过发小啊,想不明白怎么就能这样。
他对我说,曾经我把他当唯一,而他把我当其中之一。
我突然想到前一段很风光的一句话: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当时大家都纷纷拿这句话当乐子。不知创造这句话的人,心里的酸爽,到底有多深。
是啊,友情、知己,人人渴求,而现实却很无奈,甚至只能用调侃来宽解自己。
友情里最让人唏嘘的状态是,一开始我把你当成值得深交的人,后来因为某些事对你有些失望,于是不断说服自己,人与人之间本该如此单薄,于是又把你放回到一个普通朋友的位置,跟你维持着表面的人情,这一系列的心里变化,你可能连半分都不知。
好朋友的概念,大家心里都有个数。每个人,都有过好朋友吧?但不一定曾经的好朋友,都能陪你一直走到老,大多数更是走到某个点就淡了,就散了,就无影无踪了,还有的就反目成仇了。
初为好朋友,我为朋友狂。再遇好朋友,我要想一想,该不该再叫好朋友。再后来,就像我朋友的发小,见都不要见了。只在有所求的时候,才咬牙跺脚做100个俯卧撑,再加跑十公里之后,才能下决心拿起电话来——我想,他们这一别,应该是“再也不见”!
友情,往往被世人举得很高,但它跟永恒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换了空间时间,总有人会离去,也总会有与当下的你心灵相通的同班不断出现,来陪你走接下来的一段。
这一点也不奇怪,反正我是见惯不怪了。其实,这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喜欢吃糖、吃巧克力一样,现在,还有谁始终保持着这个爱好?难道不是小龙虾、麻辣蟹更对胃口、更有吸引力么?老人们更是喜欢保健品啊,连“糖”字都不敢说了有木有。
所以,作为好朋友的一方,不管情谊淡不淡,首先我们要看淡。
因为,人的聚焦点,总是要分阶段的,朋友也是。凡事都有极数,友情更不是个恒数。
人和人交往,都是源于自己的需求。有求亲情的,有求爱情的,有求友情的,还有求基情的。
当初,我相中你当我的好朋友,也许我那时只是想上个厕所,路远啊,举目四顾没个伴儿,你答应了跟我去,好吧,我们从此手拉手,发誓永远一起上厕所。之后发现,我们还可以一起撸串,一起买彩票,一起追明星,一起骂人吐槽,一起上街买菜。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你居然跟我的仇人一起上厕所了,麻蛋,咱俩友尽了。
或者,突然有一天,我想让你跟我一起去看《我不是潘金莲》,你死活不去,说你看不上冯裤子现在的德行。我觉得,咱俩真是三观不合了,因为我特么就喜欢冯裤子的龅牙啊,没有之一。既然如此,友尽!
常言道:物极必反。在你们亲密无间、亲无可亲的时候,也许只能互相观望。
看到了吧,其实好朋友,是有时间点的,自带三观趋同的,其中稍有差池,如果大家都能彼此理解,求同存异,那最好不过;如果碰上一个心里空间窄的,大抵都逃不过一个“淡”字。
说到这儿,我觉得大家对“好朋友”可能有个误区,这种越来越淡的“好朋友”,其实只是一个“陪客”,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内的朝夕相处、如影随形,用俗话说——好得就像一个人似的。
那你不想一想,既然好得像一个人似的,那么我一个人也可以呀,干嘛还要两个人?
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是应该和而不同?
你有你的见识,我有我的阅历;你读的书多能开解我,我跑的江湖多能为你分忧。我们虽不在同一个地点,各自也有各自的生活,可以长时间不联系,但只要对方一个心念,我就能感知,他也是。召集起来,依旧可以山高路远,荡气回肠。
正是因为有不同,距离才能产生美;正是因为有不同,才更珍惜和合之处。
所以,好朋友,是一种动态的情谊,是能陪你走到人生终点的那个。好朋友,无他,就是心心相印、心心相印,再心心相印!
PS:我这么说,清风会不会派人来追杀我?好朋友要来保护我哦!
听说你又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这样真好,虽然给你带来笑容的人不是我,但是还是很高兴,因为在跟别人说起“最好的朋友”时,我还是立刻会想起你。朋友,余生愿你好,也祝我安好!
微信:xinmingwanwusheng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