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款款,我们不慌不忙进入了十一月。十一月站在秋的尾梢与冬的起点,像一句欲言又止的旁白。它不属于秋日的绚烂收获,也未跌入寒冬的凛冽封存,只以一种温柔的过渡,承载着季节交替的深意。“街灯流淌,枯草伏地 —— 阔叶榕和香樟树迎着风”,这里没有悲秋的萧瑟,反而透着一股 “向风而生” 的生命力。枯草不是衰败,是对大地的回馈;树木迎风不是抵抗,是与自然的和解。
晨跑在湖边。湖中那枯黄的荷叶,如同垂暮之年的智者,默默承载着过往的繁华与落寞。它们在秋风的吹拂下,逐渐凋零,却将那无尽的韵味留给了世人。“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枯荷的枝干虽然苍老,但仍然挺立,宛如一幅水墨画中的主角,坚定而优雅。没有多少植物,可以像荷一样得到文人如此地垂青,也从没有植物像它那样,让人去品读这种枯瘦清冷的韵味。李商隐给我们留下了枯荷听雨,未尝不是一种萧条的美,它将枯败蜕幻成了另一种风骨。千古风流过眼处,荣即是枯,枯即是荣。从“映日荷花”到“残荷听雨”,它用一生诠释:生命的美,既在盛放时的热烈,也在凋零时的从容。
我伫立在湖岸边,看那荷花在秋风中渐渐凋零,枝干苍老而坚强,枯黄的荷叶在风中挥舞,这是一种顽强之美。寒冬来临,荷叶沉睡于冰冷的泥土中,孕育着新的生命,这是一种沉静之美。枯荷虽残,却是人生之境。人生终是要从繁杂走向简单,从喧嚣退到宁静。

赵少昂 《秋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