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垃圾人定律"吗?
许多人就像“垃圾人”。
他们到处游荡,身上充满了负面垃圾:沮丧、愤怒、忌妒、算计、仇恨、贪心、抱怨、比较,愚昧、无知、烦恼、报复。
对一切都充满了失望。
随着心中的垃圾堆积如山,他们终需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我们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我们身上倾泻......
2017年4月29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昆明女孩刘洁当晚与男友一起前往医院探望外婆,没想到因为跟一名醉汉相撞发生口角,被对方抽刀刺伤,尽管马上被送入急诊室,仍旧香消玉陨。
4月28日才刚从泰国拍完婚纱照回来,已经在筹备婚礼的刘洁,期待中的美好生活戛然而止,令人唏嘘不已。
2017年2月18日湖北武汉武昌火车站。
本该买4元一碗的面条,在结帐时客人质疑店主收费5元,却遭老板语讥讽说了一句:吃不起就别吃。该客人一怒之下,随手拿起一把菜刀,将老板狂斩致死,其后更将其头部割下,弃于垃圾桶内。
2016年3月10广东东莞。
因发现顾客在挑菜时有小白菜的菜叶掉落了又没买走,大朗镇一家菜摊档主父子一怒之下将男顾客打伤。案发后,摊档父子向受伤顾客赔偿了11万元,获得对方谅解。父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半,缓刑1年半。
2013年7月23日北京大兴区科技路公交车站。
两名驾车男子因停车与一名女子发生争执。过程中,一名男子殴打该女子,又将婴儿车内的女童摔在地上,导致女童严重受伤,不幸死亡。
太多太多......
其实这个“垃圾人定律”,原型来自大卫·波莱的著作《垃圾车法则》。
大卫·波莱认为:生活只有10%是靠你创造的,而有90%则是看你如何去对待的。
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各种失望的情绪,随着垃圾越堆越高,他们就需要找地儿倾倒,如果你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把垃圾一股脑儿倾倒在你身上。
所以,有人想要这么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收下。只要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运,然后,继续走你的路,相信我,这样做你会更快乐。
在《垃圾车法则》中,大卫·波莱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告诉读者如何轻松地避让“垃圾车”、避免他人向你倾倒垃圾,又如何让自己的“垃圾车”不要承载过重,以及,如何适当地帮助那些“垃圾车”。
他给出的法则都很好理解,比如位列第一的“惹不起,躲得起”,大卫·波莱的表述是:“与垃圾车擦身而过,是幸福和成功的钥匙。”
还有少发牢骚,“在指责抱怨之前,扪心自问:这能有什么益处?会改善我现在的境况吗?能让我变得好受点儿吗?”要知道:无谓或喋喋不休的抱怨只会惹来别人的厌烦,最终使自己的处境更为不利。
在做到这些法则的基础上,如果你能帮助别人停止倾倒垃圾,功德自然就更大了。 要做到这一点,你应该善于“寻找并专注于、甚至放大他人的优点,传递正面的力量”。
如有机会,等待并观察对方,待他心情良好时,尝试沟通—这一点主要适用于生活中难以规避的那些人(比如,你的生活、工作伙伴等),即便你不喜欢那个人,但你仍须更多地了解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减少对你的情绪干扰。
人是最狡猾的动物,最擅长的就是推脱责任,而“命运”这个词语,便是最通用的替死鬼——人在无法对自己的软弱和愚蠢做出合理解释时,便会将所有的过错归结为所谓的“不可逆转”的“命运”,多么巧妙的中国字。
我们经常会看到人的另一面,即使那是你自以为很熟悉的人,也许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那个人突然就变了:纯洁的变得很罪恶,温柔的变得很暴戾。
那是因为,人的潜在是无限的,人的善与恶都是与生俱来的,你能善到什么地步,又能恶到什么地步,只有碰到了才知道。
它咬你一口肉,你回它只有一嘴毛。
改变不了别人咱就改变自己,换个活法也不错!
有诗为证:
难锁名缰厌利场,钱如野马丧心狂;已难刺激金银宝,只剩开销毒赌黄。
绸缎无辜石崇障,精神幸眷阮孚囊;应思女大深山住,为怕人间多色狼。
连妹纸们都晓得为躲避色狼住进深山,你还有哪口气咽不下去?
多少次你让别人的废话影响了自己的情绪?是不是曾被不守交规的司机、粗鲁的服务生、冷漠的同事破坏了一天的好心情?其实,成熟的一大标志就是他能有多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重新专注在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思考让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其中深度思考尤为重要。
1、出门在外,请务必好好说话
人身处陌生环境,在不清楚当时当地风俗习惯、人文礼节,人物性格等相关诸多复杂因素的情况下,切记不要心急口燥,火气冲冲。
敲黑板啊,不要嘴贱!
2、一个成年人应锻炼自我情绪控制与管理的能力
情绪管理: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当陷于苦恼、生气等负面情绪,出现行为冲动时,问问自己:
值得吗?自我控制
为什么?自我澄清
合理吗?自我修正
该怎样?自我调适
小编建议你,当你生气时,立刻去倒一杯热水,等到它放凉,在这个过程中,情绪就会渐渐平稳。
3、不管是说话、做事,都应充分考虑后果再行动
古人言:三思而后行,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不是没有道理啊。
说什么话,先过过脑子,如果说出这句话,对方会产生怎样的感受,不可只顾自己,忽略他人;做什么事,更要深思熟虑,考虑到最佳和最差后果。一个人拥有心智的成熟才能有健全的人格。
之前一直看刑事案例,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杀念只是源于一句听上去刺耳的话,或挑拨,或傲慢,或粗鲁无礼的举动。
说起来杀人者在每个案件中责任不可推卸,但被害人也有不妥之处,若他不去用激烈言辞挑战对方的底线,言语中透露出轻视、看不起、嫌弃的意味,态度不那么骄横,高人一等,或许不会引来杀身之祸。
而同样的,在杀人者一方,他的压力也许来自于整个社会的压迫和剥削,来自贫穷,想改变却没有太多能力;长期在社会上受到欺瞒、轻视,原本的自尊心相当敏感、脆弱,外地谋生,缺乏安全感,诸多原因,致使心灵一直被负面情绪滋养。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痛定思痛,不管是凶手的直接、毫不犹豫和残忍,还是被害人生前的傲慢、无礼,死后的血腥残暴,都是人性里最阴暗面的展现。
其实,一个社会的治安稳定,并不能完全依仗法律的权威,法律只是让那些欲起杀念、心生歹意的人有所畏惧,真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还是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
还是要时刻谨记:做一个善良的人,对他人有所敬畏,对生命足够珍视。既不鄙夷他人,也不妄自菲薄,积极健康面对当下的困难,学会坚强,不放弃希望。
而在法律方面,知法懂法守法,不要挑战法律的权威和人类的底线。
每个人都该对他自己的言行负责,并且也只能如此。
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活中永远会有层出不穷的“垃圾车”。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会成为“垃圾车”,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