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都跟你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别人有意无意冒犯到你,虽然后来也道歉了,但是道歉的语气并不是很友善,也没有什么诚意。
一旦你对他们的道歉有所微词,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误解和委屈,如果你还敢有意见,他们往往会说出“我都跟你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这样类似的话,仿佛道了歉你就不应该追究责任。
一句“对不起”就能让事情得到解决吗?为做错的事道歉是应该的,但接不接受道不道歉只关乎事情有没有让人释怀,而不关乎道歉的流程有没有走完。
02
“处理事情,疏导比抑制更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不接受道歉,其实不是自己非要抓着不放,而是因为在对方在处理事情的态度变成了道德绑架,使自己在情感上得不到尊重。
有道歉的意识是好的,但是重点可能不在道歉这个动作上,而在我们的情绪如何去表达和沟通上。
接受道歉的目的是什么?
大多数人能接受别人的道歉,不外乎两个理由:一是希望事情得到解决,二是不愿意起争执。
如果事情得到了解决,那么接受别人的道歉并适当释放一些善意是正常的做法;如果事情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为了平息事件,就只能抑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不管是道歉的一方还是接受道歉的一方,都只是因为不愿意起争执而将事件结束,反而忽略了事情是否得到了解决,这也未免太本末倒置。
道歉并不是为了回避责任
对道歉的一方来说,并不是做出了道歉的行为,就能使自己规避本应承担的责任——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那就不要埋怨别人不接受道歉,更别认为道了歉就没事。
道歉的本质,是自身原因导致事情往错误的方向发展,所以需要承担这方面的责任,而道歉的基础,是建立在正确认识时间的利害关系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诚意地道歉。
当你向别人道歉的时候,你需要得到的是别人的回应和回馈,你需要将你对时间的态度反馈给对方,从而与对方建立连接,甚至一定程度上,道歉是在满足你自己的需求。
遇到事情,一定要忍吗?
我们在道歉的场合听过最多的话,就是“算了”“忍一忍就过去了”,这话说得似乎轻松,但并不一定能使人愉快。因为忍让就意味着自己在情感上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却在行为上做出了牺牲。
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并没有理亏的地方,相反别人对你的道歉并不能使你释怀,那么你为什么一定要做出让步呢?
接受道歉只是你的一个权利,但并不是你的义务!
03
往坏处说,“我都跟你道歉了”这样的态度有一些撒泼打滚的成分在里面,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你过度依赖于这样的态度,遇到冲突觉得大不了对不起道个歉就行了,那么你很难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或许你还不懂,道歉是一个人做了错事应有的态度,但道歉不是道德绑架,不要指望别人无条件原谅那些过失。
“我接受你道歉,因为我不想计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