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只说一个发生在明朝隆庆六年的故事:
这一年张居正刚刚跻身内阁首辅之位,虽然是位极人臣,可面对的实在是一个棘手的烂摊子。
一方面是刚刚上任,立足未稳,很多人对其虎视眈眈,总希望能够抓到他的什么把柄,随后将其一举扳倒;另一方面也是最为紧迫的,国库里没钱,堂堂一个大明王朝,居然没钱,这件事情的紧迫性已经到了最高级别。
这一天,新任的户部尚书王国光来内阁拜谒,所谓户部也就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是给皇帝当掌柜的。
几句寒暄和客套之后,王国光说:“现在国库已经没钱了!而且这还不是最紧要的事情,更加紧要的事情是后天就是七月二十了!”
“我知道是七月二十啊!怎么了,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张居正一头雾水,不知道王国光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王国光看到张居正一副不知情的样子,本想咧开嘴笑,却又没笑出来,只是进一步解释道:“后天就是给文武百官发放工资的日子了。咱们京师的官吏,总共有两万多人,每个月发工资至少需要十二万两银子,可是现在到哪里去找这笔钱呢?”
张居正瞬间感觉到此事非同小可,如果发不上工资,必然会引起议论,甚至不必要的躁动,有伤国体,而且自己刚刚上任,没想到还没开始放出三把火,自己就已经火烧眉头了!
“难道就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吗?”张居正问。
“现在国库里真的是一两银子都拿不出了!”
“邻近的州府难道也无银可调吗?”张居正沉思了一会儿问道。
“这个主意我也想过。可是真的行不通啊!”王国光抹了抹额头上渗出的汗粒,答道,“各州府官吏俸禄,都是从各州府的钞库支取的,多年以来因为赋税催缴不力,各省府钞库也是入不敷出了!调人家的银子,人家也就没法发工资,我们这边没一两个月还不回去,这不是又在那边捅出一个马蜂窝了吗?”
“那么找京城的富商借支怎么样?”
“万万不可,这有失皇朝体面,载入史册,必遭后市唾弃;尤其是一旦言官得知此事必然议论纷纷,小题大做,上书弹劾我等,这不是没事找事吗?”王国光似乎知道张居正会如此问,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拖欠一个月如何?”
“这也不行,你才首辅上任一个月,就拖欠大家的工资,你让人家怎么看你呢?”
“这么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活人还叫尿憋死不成?”张居正有些着急了!
王国光看到张居正无计可施的样子,迎着张居正的目光说道:“我有个下下之策!”
“请讲!”
“采用实物折俸。”
“实物,什么实物?”
王国光解释道:“户部所管理的国库有二十几处,除了钞库空空如也,其他库房都是满当当的,自开国以来,各州县缴纳的实物大大小小有七百多种,这些东西本来是用于供政府用度,可是入缴数量庞大,用也用不完。而且有些物品因长时间积放,已经发生霉变,一年至少也会损失个好几十万两银子。所以我建议选出几样库存实物,折价作为大家的工资来发放,这样减轻了库存压力,又解决了工资问题。首辅意下如何?”
“这个主意不错。”张居正听完之后紧锁的眉头开始舒展了!
张居正捋了捋胡须,冷静思考后补充说到:“这件事做起来恐怕会有阻力,实物折俸虽然很好,难免还有有人嚼舌头,不过此时我朝已有先例,待我好好查办一下,便可名正言顺去执行!”
“我已经查过了,在成化五年御史李监看到国库内丝罗绸缎,书画几案等因日久积尘腐坏,因此上奏请充俸钞,皇上准奏。”
听王国光这样一说,张居正心里感到很踏实。“好,那么用何物折俸呢?”
“这个我也想好了,用胡椒苏木,一来国库收藏甚丰,足够供应;二来胡椒苏木民间不许散卖,官员们拿她很容易变现。”
王国光什么事都想的很细,几乎面面俱到,回答总让张居正感到满意,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免不了嘱咐道:“你将此事写成奏折,以求准旨!”
“折子已经写好,请首辅过目!”王国光说着就从袖筒里抽出奏折递上。
张居正十分满意地接过折子,说道:“国光做事,就是让人放心啊!”
记得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经说过,能做成事的人有一种能力,就是可以一眼看到底。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当他看到一个问题时,不仅仅是围绕着问题打转,还进一步想到了这个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和连锁反应,甚至还试图提出解决各种方案,思考之后及时做好准备。
在职场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企业需要的不是带来问题的员工,而是能够解决问题,帮领导省时间,让领导信任的员工。因此他们在汇报问题的时候,永远都往前想了好多步,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是带着解决方案去汇报工作的,不断超过领导的预期来展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