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说说我生活中的稀缺物种——闺蜜。
一提起闺密,脑海里首先蹦出的就是黛玉和宝钗这姐俩儿。之所以觉得她们是闺密,是因为她们在才情上,的确够得上惺惺相惜四个字。从精神的范畴,她们绝对也是可以和对方说说话、搞点小玩乐的人。
想必她们自己对于为对方吸引这事实也是知道的。所以,宝钗纵使再精明,对黛玉说过的那些体己话未必不真心。黛玉纵然再孤绝,对宝钗耍的小性子,未必不是出于信赖的前提。
在女子如烟的大观园里,如果没有那个叫宝玉的男人,如果没有女孩们不可以自主的身份,如果没有那些乌烟瘴气的选秀、指婚、家族斗争等等,她们的友情也许可以阳光灿烂地绵延下去。
闺密虽不是像氧气一样不可稀缺,但大多时候,是能够为女人的生活锦上添花的。就像男人不能没有狐朋狗友,女人身边有闺密的日子,生活才是一道风景。
现代人自私而现实,热衷于追求短平快的即时利益,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外铸起无数心灵的高墙,用以屏蔽危害和麻烦,然而人群居动物的属性注定了,再坚硬的内心也需要分享和慰藉,所以便有了几个女人一台戏的“闺密情”。
对越来越多独自在外打拼的都市“女汉子”们而言,闺密履行着她最简单的职责,一同做一些彼此爱做的事儿,一同分享一下彼此可以说的秘密,一同安慰彼此的孤独和寂寞。
相比发小,闺密这个称呼多了一丝温暖,少了几分义气;多了一丝偶然,少了几分持久。然而并不是所有发小都可以进阶为闺密。譬如我的某位发小,儿时一个被窝睡觉的那姑娘。曾经在我还懵懂不知“词”为何物的时候,伊已经是李清照的忠实信徒。可如今我走上了与风花雪月纠缠的路子,伊却早已成为依靠奋斗致富的小城“土豪金”的典型代表。当你爱文学她觉得你2,你讲感情她说金钱是大爷的时候,“一起做闺密吧”的梦想自然就只能是梦想。
因为有着前车之鉴,于是我们某日听说几位闺密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或某位知心女友小三上位,成功撬走闺密所爱,也就不足为奇。
闺密,或者只能是某一个时间段或某一个范围内的同质相吸,也有可能像《欲望都市》里的四个女人那般的二十几年“流水的男友,铁打的闺蜜”,冥冥中有点缘分天注定的意思。
电影里的情节是杜撰的,却足以让人羡慕。想当初闯纽约的小屌丝,几经奋斗步入中产阶级的行列,对她们而言,始终旗鼓相当是能够维持关系的大前提。旗鼓相当的对男人的品味,旗鼓相当的对生活的追求,旗鼓相当的对时尚的热爱,旗鼓相当的有房有车有钱的“白富美”……倘若其中一个经济上落后了,或者精神上停滞不前了,势必中途折戟,被圈子所剔除。
这没什么奇怪,这世上许多半路离弃的夫妻不也是如此?精神不在一个层面上了,于是渐行渐远,南辕北辙。催生出多少当代的陈世美和潘金莲们。精神这个东西看似飘渺,却实实在在存在着。所以党才要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说到底,相似的经历和背景、共同的话题这些上升到精神和思维领域的东西,是一个圈子维持长久的根本所在。
至今难忘电影《朱莉和朱丽亚》里的一个细节,同样是和《欲望都市》里一样的四个好闺密,却因为一次小小的午餐聚会分崩离析。究其原因,其他三个,一个是成功的杂志大编辑,一个是地产界的推手,一个是商界女强人,唯独我们的女主朱莉彼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因此,在其他三位忙里偷闲才得以大驾光临的闺密聚会上,朱莉光芒暗淡、饱受排挤也就不足为奇。当然,如果她没有那么心高气傲,能够扛得住为其他几位做吹鼓手或者提鞋小弟的定位,好闺密的情谊也许还可以延续,但是这样的闺密情,又能为当事人带来多少欢乐和安慰呢?
大多时候,闺密忠于职守地履行着她们的责任,你说她应着,你笑一起笑,你疯一起疯,当然如果你悲的时候她可以一起悲,那么很幸运,你的闺密规格由此又真正往前迈了一大步,进化成死党的级别。然而后者更像秋天里的童话,很多时候就是可遇不可求,在利益和纷争面前,有些情意,就像一盘下惨了的棋一样,经不住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