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真的是“欧洲之中国”?我觉得还好啊。

意大利被称为“欧洲之中国”。

据说是因为意大利脏乱差,民众爱热闹爱吃爱吹牛,办事不靠谱。

真是黑了意大利,更黑了中国


我去意大利,确实能感觉到“乱”,治安乱,街道不繁华,有些萧条。

没有德国的整洁,没有法国的文艺,是有一点乱糟糟。

不过,架不住它历史悠久,名胜多风景美啊。

很多地方还是很不错的。

罗马——“永恒之城”的恢宏,罗马男人的灰白鬓角

以前很文艺的时候,特喜欢两个地名,一个罗马,一个布宜诺斯艾利斯。

觉得光听名字,都沉醉得不得了。

罗马,被称为“永恒之城”。

历史负着时光,挑着战争,雕刻出来roma二字,拉丁文倒过来便是amor,“爱”,永恒的爱。

看到罗马的第一眼,并未给我如巴黎般激动的感觉。

街道虽古旧,但破败不堪,路边居然有各种垃圾出现,这个在欧洲其他国家是非常少见甚至不可思议的事情。

绿化与城建也远不如德国好,交通治安差,司机乱开车。

但一路上看着《罗马假日》,看着奥黛丽·赫本,心中依然揣着那份美好。

这种美好任凭现实如何挫败,总会“风雨不动安如山”地清纯。

于是我们在赫本当年流连的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上开始了迷梦似的爱情幻想。

然后在闻名遐迩的许愿池边认真地许了三个愿,第一个愿望都被定死了,是“愿我们在罗马再相会”,多美啊,像诗。

古罗马三个字,就是恢宏大气的代表,正如巴黎是时尚与艺术的代表一样。

当来到公元前80年就建成的斗兽场前时,游客大多是淡然走过,看看拍拍,排队参观参观,听地陪说说当年角斗士的命运。

但这一切,都不如选择一个人静静站在它跟前,看看它,感觉时光从这之间飘过,来得安宁。

它太“历史”了,我太渺小了,这种接近,有恍惚之感,却又倍感充实。

然后又开始感慨咱们中国,那份把大量历史建筑毁坏的痛。

关于罗马,必须要提的是罗马男人的灰白鬓角。

记得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说过,巴黎的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罗马的男人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男人。

因为罗马男人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鬓角总会有一丝或大片的灰白。

仿佛是历史的映衬,或是“罗马”的完美代言。

我就有意留心这个现象。

果真,余秋雨先生还是有点根据的,大多数罗马男人鬓角都有或多或少的灰白。

这些灰白尤其在明亮的年轻脸庞边显得更为突出,衬得他有沧桑感,男人味,有罗马独有的魅力。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但丁故乡,天赋的艺术宝库

如果说罗马有“伟大的荣誉之感”,那么佛罗伦萨就是“天赋的艺术宝库”。

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它有底气被这么称呼。

Florence一词曾被徐志摩诗意地译为“翡冷翠”,是14到16世纪欧洲文艺的中心,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当然,文艺复兴发源于此,与酷爱艺术的美第奇家族的守护分不开。

这个让人向往的统治阶级优雅地守护了佛罗伦萨300年,斥大量资金保护艺术家创作,购买他们的作品,邀请他们参加艺术沙龙。

除了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这三杰之外,还有但丁,乔托,提香,薄伽丘,马基雅维利等众多文化名人,百家争鸣都不为过。

在佛罗伦萨呆得时间不长,本想奔向但丁故居,但路程太远,时间不够,我们只能在圣母百花大教堂附近感受一下艺术气息。

事实证明,预期目标还是达到了。

领主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佣兵凉廊(Loggia dei Lanzi)、圣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和乔托钟楼(Campanile diGiotto)有很多名雕塑或其复制品。

比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复制品,海格力斯和凯克斯,著名的海神喷泉……

同时,路边又有很多又帅又有沧桑感的画家在作画,并高傲地拒绝被拍照,专心致志地画着他认为的艺术,等待着谁去赏识他,或有知音上前攀谈几句。

威尼斯——提香,拜伦,威尼斯画派,优雅的世界水乡

相较于罗马的恢宏大气和佛罗伦萨的艺术气息,威尼斯给我的感觉是甜媚,婉约和灵秀。

整座城市都建在水上,能不灵秀吗?

关于为什么一定要去意大利,和我当年的小文艺有关。

我偏爱沙漠,所以一直梦想去敦煌,所以敦煌就是我的一个梦。

后来我圆了。

意大利,也是我的一个梦。

高中和大学时的一个梦,高中学了文艺复兴,大学学了欧洲各种画派和建筑,知道了意大利的历史和建筑,知道了威尼斯画派、提香、拜伦,读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与悲剧,更对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沧桑味的意大利心生敬意,心神往之。

说回威尼斯,它是“世界水乡”的代名词。

当然不止于此,它还有很多拜占庭式建筑,以及“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一—圣马可广场。

这个广场确实不错,精致而不失大气,怪不得拿破仑把它誉为“欧洲最美的客厅”。

威尼斯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碧绿而宁静的水,那水并不清澈,但却很好看,是翡翠的颜色,绿得一点都不小家子气,甚是难得。

我们坐了“贡多拉”。

穿着蓝条纹水手服的划桨人传说家里都须是三世职业划桨师,且须面貌周正,通俗一些就是要帅,要会唱意大利民歌。

所以我们每人花35欧坐几十分钟的贡多拉还是很值的,哈哈。

如今在我的记忆中,威尼斯就是坐在精致的贡多拉上,手指轻划过柔软的碧波,听着身后悠扬的意大利民歌,让思绪无止境地徜徉在甜媚而灵秀的水乡空气中。

这确是个美丽的回忆。

不过要论历史悠久,咱们的苏州,可不亚于威尼斯。

只可惜,很多河流和建筑,都没有好好保护。

如今的苏州城,除了园林,真是没什么看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9月份开始接触到《人生效率手册》这本书,第一天静坐在书桌前,开始我的阅读之旅,一早上安静的看来100多页,...
    虫妈家庭幸福力阅读 1,755评论 0 1
  • 不知道银行的这个面试是不是群面后复试还是直接终面。 群面: 一般是无领导讨论,面试官给每人一个笔跟纸,还有一个纸质...
    特厉独行的小怪阅读 1,2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