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李丽琼
第26天打卡(20篇阅读原创,6篇实践原创)
本文为第6篇实践原创
阅读实践:绘本《好消息,坏消息》
《好消息,坏消息》这本书的文字非常简单,一直都是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循环反复,但是呢却环环相扣,讲了一句兔子和一只老鼠的经历。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我问孩子们:想先听好消息,还是先听坏消息?
他们都说想听好消息。
于是我让他们再继续展开想象,对于一只兔子来说,什么是好消息呢?对着老鼠来说,什么是好消息?
他们当然是想到吃的啦。他们觉得兔子能够吃到好多胡萝卜,老鼠能够吃到好多奶酪就是好消息。
这个故事充满了各种峰回路转。当我们觉得特别倒霉的时候,总会有新的转机出现。所以在阅读中也总是充满惊喜。总有一种:还好,还好,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的那种感觉。
最后,在兔子以为老鼠要死了的那一页,小朋友们也很伤心,他们也觉得老鼠一定会死的。但是最后老鼠并没有死,大家的心情又变得愉快,故事的最后也是一个愉快的结局。
这本书的环衬很有意思,通过环衬可以把这个故事的很多画面给回忆和组合起来。
你们有看到那个手里拿着橘子,还在喝水的小女孩吗?她在班里面年纪最小,而且交流能力最差,语言的能力比较迟缓,几乎还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这一次也能够看到她也不是注意力特别集中的样子。
但是一个好的故事总是有它的吸引力,其实在讲读绘本的过程中,多多少少还是能够吸引她的注意。
我自己能够感觉到当她听故事多了,她身上有一些悄悄的变化,比如说虽然她还是没有办法说一句完整的话,但是她看到我会主动的微笑,慢慢的我也能够观察到她给到绘本的反馈的表情也越来越丰富。
在我最开始去讲绘本的时候,其实我倒真的抱着绘本可以改变一个孩子这样的想法,但是后来我也觉得发现这个想法太天真,一个孩子的品格行为改变,不是靠听一次两次的故事还没有完成,绘本不是灵丹妙药,他们所处的环境也还有很多我无力去改变的地方。
如果说有一些孩子他的行为在听绘本的过程中变得更好,那应该是他本身就具备这一方面的特质,而故事会就是这样一个舞台,让他有机会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