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我们 第341章

李虎臣吃完瓜子又拿了一颗剥了起来,一连吃了三颗。曾祥宇忍耐不住,说:“你倒是给个话啊!”

李虎臣的手和嘴停了下来,把刚破开皮还没取出瓤的瓜子扔在桌上,说:“我从不给自己机会犯错,因此我也不会给她犯错的机会。你们不用再浪费口舌,我不会再跟她在一起的。”

方宜晴的眼神和语气里都带着嘲讽:“这么多年你还真是一点没变,还是那么油盐不进!”韩慧文也说:“难道你就从来没犯过错?”李虎臣笑了笑:“至少我从来没对她犯过错。”

曾祥宇有些愤怒:“就因为你没对她犯过错,因此也不允许她犯错?一旦犯错了就万劫不复,是吗?”李虎臣的眼神里有一丝动摇,但还是倔强地点了点头。

曾祥宇“哼”了一声,他本打算提起卖苹果打架那件事,想了想又觉得何必在别人面前揭人家的短,这事因为牵扯到许茹,他连方宜晴都没告诉过。

但他还是觉得不甘心,想了想又说:“我对宜晴犯过错,很大的错,伤得她很深很深。”

方宜晴本来懒懒地靠在沙发上,一听这话立刻挺直了腰,难道曾祥宇要提起那件事?为了帮李虎臣和萧蔷薇挽回挽回感情,他不惜把这个羞于启齿的秘密说出来?

李虎臣问:“是因为许茹?”

曾祥宇摇摇头:“跟许茹没关系,是我们俩自己的事。”李虎臣恍然“哦”了一声,明白了他指的是什么,去年过年时他已经听说过了,只是一时没反应过来。

曾祥宇继续说道:“可就是这么大的过错,宜晴依然选择原谅我,不然我们俩不可能现在还坐在一起,还能去见对方的家长,还能一起到上海生活。”他眼睛盯着李虎臣:“你觉得萧蔷薇犯的错能跟我的错比吗?”

看到李虎臣摇摇头,方宜晴心里一阵慌乱,又有些恼怒,看来李虎臣早就知道这件事了。她不由得狠狠地瞪了曾祥宇一眼。

曾祥宇抱歉地对她笑了笑,仍然面对着李虎臣:“她心里一直有我,也知道我对她的心是怎么样的,因此她大度地选择原谅。为了这个,我一辈子都会对她感恩戴德,对她不离不弃。现在我不知道你对萧蔷薇的心怎样,我只知道萧蔷薇对你的心依然没变,甚至比以前更加热烈。”

他说到这里有意停了下来,看了看气鼓鼓的方宜晴和脸现迷茫的韩慧文,把手放在了方宜晴的手上,想起那段不堪的日子,他的心里又一次对方宜晴充满了感激。

方宜晴身子动了一下,似乎想要把手抽出来,但终究还是让曾祥宇一直握着。

曾祥宇继续说:“如果你心里还有她,那就再给她一次机会。不光是给她,也是给你自己一个机会。如果你真的已经不爱她了,那我们说什么都没用,我也知道那是勉强不来的。”

看到李虎臣在低头沉思,他最后说了一句:“我言尽于此,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方宜晴也说:“出胸中一口恶气很容易,丢掉一份原本应该珍惜的感情,再想找回来可就难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韩慧文听了这话心里一震,当初她跟沈立昕分手,有没有赌气的成分?那份感情到底值不值得珍惜?她随即想到了现在的男友,再想想沈立昕,笑着摇了摇头。有些东西失去就失去了,无法挽回,也无需觉得遗憾。

李虎臣终于抬起头:“祥子,宜晴,我很感激你们为我和蔷薇所做的努力,我知道你们是真心为我和她好。”随即他又笑了笑:“但我还是不打算改变决定。”

曾祥宇愕然摇头,方宜晴忧然不语,韩慧文则在心里暗自庆幸:幸亏你当初喜欢的人不是我。

送方宜晴回家的路上,曾祥宇看她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就问她怎么了,方宜晴还是低着头不说话。曾祥宇着急起来,连问了三遍,她才愠怒地说:“你为什么要把那件事告诉李虎臣?”曾祥宇一愣,这才意识到到方宜晴为什么生气。

他暗叫不好,当初一激动把方宜晴怀孕的事情告诉了李虎臣和沈立昕,刚才为了规劝李虎臣又当着方宜晴的面提起这件事,难怪她要生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给刘锦宏的软件做好之后,曾祥宇终于可以喘口气轻松一下。这天他约了方宜晴,韩慧文,李虎臣,萧蔷薇还有李卓他们一起群聊...
    梦见令狐冲阅读 5,020评论 37 36
  • 第二天十一点前,大家都按时来到了火车站。火车票已经由曾祥宇提前统一买好了,只需要等待排队进站就可以。昨天在曾祥宇家...
    梦见令狐冲阅读 4,803评论 28 37
  • 曾祎秀看着这几个花枝招展的女孩子,心想:“没看出来小宇从小老实巴交的,认识的女孩子还都挺漂亮,不知道其中有没有他的...
    梦见令狐冲阅读 5,410评论 43 52
  • 李虎臣沉默了一会,说道:“我怀疑蔷薇喜欢上别人了。”方宜晴一下子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脱口说:“怎么可能?”李虎臣说:...
    梦见令狐冲阅读 2,744评论 7 14
  • 韩慧文对方宜晴说:“企事业单位体制不一样,没法类比的。祥宇这么做是他事业心强,你该高兴才对,怎么还怪他呢?” 方宜...
    梦见令狐冲阅读 1,508评论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