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補暑假建築認知實習的報告,寫著寫著提到了建築與城市記憶這個話題。去年的深港雙城雙年展,我去到了蛇口,見到了這個與深圳特區同歲的建築,他原本面臨著被拆,卻因為雙年展得以保留。然而,今年8月份,一條名為“我們要拆出一個新深圳?一座與深圳特區同歲建築的轟然倒塌”的推送刷了朋友圈,這個原本得以重生的建築又面臨著毀滅。這座承載著特區記憶的建築再一次被推上斷頭台。人們開始反問思考這些城市發現中的問題。
然後8月17號,深雙的公眾號發了一條名為“‘深雙’8號倉還是拆除了”的推送,這座“被激活的城市新文化地標”就這樣被拆除了。而去年雙年展的主題是“城市原點”,希望通過去激活城市的廢棄空間,讓他重新充滿活力,但是花了這麽多力氣卻抵不過一個原有的規劃。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即便是被喚起新的活力卻依然難逃厄運是多麽可悲。
而我在華東之旅中看到的卻是對城市記憶的別樣保存。寧波美術館,由原寧波航站大樓重建而成。他的設計者王澍說,“在我看來,比一座美術館跟重要的是先在的城市結構,而城市的記憶,應包含到今天為止所發生的一切時間線索”。王澍通過建築的重建去發到對城市記憶,城市結構的保留與迴應。那面向江邊的兩個出挑平台,可能是保留原有航站樓的結構,它加強了建築與江的聯係,對航站樓的記憶感可能就在你站在平台上眺望江面時的默默出現。
上海的龍美術館則是在原來運煤碼頭基地上,保留了原有的一條煤料斗卸載橋,通過新舊共存,來保存這等城市的記憶。設計者通過材料、結構、空間的處理,使得建築與城市原來的記憶產生時空上的對話。
建築與城市的關係,不僅僅是拆與建的簡單關係,我們該思考的應該更深,建築不僅僅是建築,它是包含著文化、傳統、城市記憶的一個世界。我們要從建築來看城市,也要透過城市來看建築,建築是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