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家躺两天了,主打一个做自己喜欢的事。本来想出去玩几天,想到某同学在考试,想想还是在家好好休息吧。
这两天把训练营的课程再回听一遍,思考我自己的定位。我是谁?我能为别人做点什么?
这两天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参加中考的孩子,感受到他们这一代人的不容易。生活中只有学习,学校教育拼命把孩子锁在学校,延长学习时长,但是现在的中考高考甚至期末考试题目的变化让这些在教室里的孩子不知所措。这些东西是如何用补课的方式去补齐,我们的课堂又该做怎样的变化?!
比如语文学科考试题目很少去考基础知识,书本内容,全部都是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写对联,写短视频文案,阅读理解也非常的灵活,需要孩子有非常好的积累才能感悟语义。而我们小学某些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仍然是写试卷,背答题模版这样的方式去教学。再说我们学科,要求孩子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运用,能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比如同学之间因为什么观点不一致,你该如何看待,有什么处理智慧。初三今年中考考到了关税方面的话题,平时他们都没有时间看电视新闻,考试却都是社会热点话题比如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黑神话悟空游戏……
晚上回来孩子很难过,昨天的数学因为计算算错两题已经和同学拉开了差距,今天回来说英语后面的任务型阅读又错了一些,道法最后一题法律推荐理解错了题意。我一开始没有感受到他的失落情绪,随口说了句:能不能稳住前十名(上次已经进步到第五了)。他顿时一下破了防:我怎么可能考不到前十……即使我考的不好。我才发现他对成绩比我看重的更多。
睡觉前再和他聊一下,“是因为紧张吗?”“还是平时那个知识没有掌握”“最近期末复习的不够充分?”他说“也不是,书本基础知识其实都是会的,但是现在的题目吧,就是让你有的时候防不胜防,看了后面就没有看到前面的条件,一着急就想偏差了。”
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谁不想好好考试,但是最后的结果有的时候就是很难完美。我们只能安慰说,考试就是来发现问题的,暑假继续努力。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说,其实还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在那一刻的展现,很多东西靠的都是平时的积累。你过于f o系的去应对这个问题,后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被动,缺少成就感。
我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今天有一点点的思路,但是做一个好一点的短视频真的特别费时间,但是我还是想像做一个微课一样去认真打造一下,后面可以在课堂中作为微课来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