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很多个,千奇百怪的创意从脑袋里蹦出来。
灵光一闪念头通过不断的加持转变成了现实,而有些筹划已久的想法,也有可能最终流产。
如何能让创意不白白浪费,成为现实呢?
其实,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单单有好的创意是不够的,想法转瞬即逝,只有不断的保持高效,并能始终如一的践行自己的想法,才能够让创意落地,开花结果。
美国著名作家斯科特·贝尔斯基的《让创意落地》一书,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创意如何实现的指南。
每一天都会有成千上万个创意被产生,然而灵感来的容易,行动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因为创意本身不仅仅局限于新产品、新的商业理念、又或者是一部小说的宏伟蓝图。
有了创意还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与坚定的执行力,还要有同伴的参与,只有借助群体的力量和具有创新事业的领导策略才能实现。
1.组织的竞争优势
所谓自由,就是为每一项任务设定狭窄的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范围内自由活动。具体而言,为自己限定的活动范围越狭窄,越充分地直面困难,自由就越多,也越有意义。制约越少,力量越小。制约越多,思想的禁锢就越少。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诗学六讲》
这是选自书中的一段话,细细读来深感其中的道理。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脑海里拥有的创新点子再多,也会被外在的诸多因素所左右。
组织就是为了让创新项目的诸多要素有条不紊地进行。
好的创意点子需要好的结构作为支撑,才能够行成为具体的创意。
作为创新行业的苹果公司,2007年刚刚崭露头角就在福布斯500强中位列亚军。靠的就是强有力的组织结构。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公式“创造力x组织=影响”
很多极富创造力但是缺乏组织能力的人最后都一事无成。
著名作家帕特森的作品全球畅销已经突破1.5亿册。
而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中,帕特森的书籍就有39本位列其中。其个人网站中也显示,2007年每销售15本书中就有一本属于帕特森所做。
而这一切的成绩背后除了帕金森本人的创意作品外,组织的力量必不可少。
各类推广活动和各类读书奖项等营销计划,都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合作。
就如上边讲到的公式,如果创造力是100,而组织力为0,那么可想而知影响力就只能是0了。
可如果创造力只有50,而组织是2,那么得到的必定会是100。
所以即便有超强的个人创意能力,也离不开组织的加持。
2.让创意付诸行动上
创意可能是灵光一闪产生的,但是要变为现实,就要拿到现实中进行剖析并推敲。
并且每一次的推敲和剖析,都要带着质疑的眼光去审视创意,以确保行动的倾向。
再好的创意如果束之高阁,最后也会烟消云散不见踪影。
兰道尔·施图特曼是美国企业界的资深高管培训师。他常说,伟大的领导者“对未来乐观,但对任务悲观”
要把创意当做一个项目来管理就会事半功倍,因为最后所有的创意都会和某个项目有关。要么是个人的一个项目,要么是一个专业的项目。
只有落到实处,采取行动我们的创意才不会搁浅而一路向前。
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如何采取行动,和行动的具体操作方法。以确保脑海里的创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项目。
3·群体的力量决定创意的成败
个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只是创意落地的首要因素,他人的加入能够为创意带来新鲜的血液。概念会被快速的被提炼,漏洞也会被最快的速度被发现。
每个人的创意想要完美落地,总会有地方差强人意。
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人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有些人是热血澎湃的梦想家,每种类型的人又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是如果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会互补,让创意达到最佳的效果。
我将思想传授他人,他人之所得,亦无损于我之所有;犹如一人以我之烛火点烛,光亮与他同在,我亦不因此身处黑暗。在这个世界上,思想应当自由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为人类的道德教育与相互教育,以及人类的进步,似乎都是自然特殊且仁慈的旨意。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致艾萨克·麦弗逊的信》(Letter to Isaac McPher
这段同样是摘自书中的文字,它向我们讲述了相互赠予的力量。
我们给予别人,别人也会回馈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创意落地不单单是书本里的文字,更是需要付诸行动的方式方法。
希望这本来自于美国作家斯科特·贝尔斯基的《让创意落地》能够给你醍醐灌顶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