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太宰治人间失格的封面标语,我怀着多大的好奇进入他的世界,便伴有多少的悲凉出来,太多人说这是一本丧到极致的书,可这就是人生,快乐与悲伤同行,期待背后的故事。
人如同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根也越要深入暗不见底的黑暗。
我记得唐人街探案中有一句话,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回望你,但万事总是阴阳相生,光的正面有千倍的光鲜,反面必有万倍的黑暗,深渊从来不需凝视,它一直存在于自我之中。
人总是关注外在,而人间失格带我们走进了一个自我世界,《人间失格》披着一块灰色的幕布,撕开了当代成功文学和鸡汤文学的伪装,他带着我们正视自我,对人性本真的探索。
太宰治笔下的叶臧可以是他本人,但也可以是千千万万个人。
我记得有一段描述的是叶臧婚后,他与朋友上天台,下去时看见妻子被人玷污,他本就急急下去,突然又返回天台,他的选择是假装看不见,大多人看到这都怒不可遏。
这是世间当真有这样的人吗?或许有,却不是常态,为什么作者会写的如此令人不齿,我想这大概就是悲剧的力量,在审美的世界观里,悲剧一直比喜剧崇高,更具审美价值。
倘若此时的叶臧救了他的妻子,那这故事传达的内容便有所欠缺,这不是一个极度悲剧丧失人性的人,他不是一个集人性缺点于一身的人了。
在这本书广为流传后,太多人说他不值得,不能看,因为《人间失格》无疑是一个灰色的人生。
他的每一个文字都是灰色的,理所当然大众也认为他传达着灰色的思想,太宰治先生应该很无奈吧,本想让世人撕开外表,正视自我,最后事与愿违。
看完人间失格,那个古怪的男孩便久久留在了我的心中,他一生的种种被作者评为人间失格,就是丧失做人的资格,这与作者对叶臧的外在描写非常相似,他有一副“死人之像”。
作者看来做人是需要资格的,叶臧以人的形象存活于世间,生活在人世间,却没有被称为“人”
在文中第一扎写到“我这一生,尽是可耻的过往”
最后,“我”与人类划清了界限,因为我始终不懂人类,这显然是长期的生活得出的结论。
“我”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融入人类的生活,人类未“我”想得那般有趣,“我”终究不能理解人类的生,于是便开始放弃做人的资格,自甘失格。
多少人还记得《人间失格》的结尾呢?
在种种的劣迹斑斑下,作者以老板娘之言结尾,“我们认识的阿叶,个性率真,风趣幽默,要不是酗酒的话,不,他就是酗酒,他也是个天使一样的好孩子”
结尾部分,突然出现了许多关于人的内容,这与前面的灰暗似乎不和,一句“不反抗何罪之有”,让我们不得不回望前面的内容,阿叶曾是一个热爱画画的孩子啊。
最后,他反复强调“我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与老板娘的话结合起来,这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人的对立面不是妖魔,而是天使啊。
如文所言:一切都终会过去的。
《人间失格》是深不见底的黑暗中的一束光啊!绝望的背后是潜在的自我。
作为旁观者,我们总是大叫着这个男人的种种过错,可是我们似乎忘了这是因为作为旁观者才如此地大义鼎然
人类的本性就是自私呀!
哪有什么圣人,不过是道德的约束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