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漂泊10年,这是第一次没有跟着我所在的人类群体一道返乡。
头一回提前10日回家过年的滋味很不舒服。
北京的车站熙熙攘攘,但我心里却落寞异常。
本科求学4年,每次寒暑假要有20多个小时在路上,当时智能手机的娱乐内容还不是很多,可是捧一本书读读,和同龄的年轻人聊聊天,并不觉得孤独。后来工作,每年不过就是春节7天假期往返家乡,每每归心似箭,且格外珍视好不容易抢到的票。今年年底失业,终于得以提前返乡,但是同行者与我似乎处在两个世界。
其实车上家乡的人很多。
我从未听过如此熟悉的乡音,也从未在同乡人群中感到如此形单影只。
此情此景,我突然就想起蒋捷那阙《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我所在的,似乎不是返乡的快车,而是一只羁旅的客舟。
何时才能不漂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