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6日星期三
这节课主要解决第二章没讲完的习题和第三章温度这一节的习题。今天第一节课提前到7点50分了,我因为昨天晚上开会到很晚,备课不充分,今天早上特意早起,6点30分到达学校,腾出来一小时再次备课。我原本的计划是所有习题都让学生小组讨论和展讲,但考虑到第一节课上课时间太早,有的同学还没“睡醒”,我调整了一下教学设计,决定前半节课习题由我进行集中精讲,后面温度这一节习题由学生讨论展讲。
在讲课之前,我让两位科代表去各个小组检查昨晚的物理作业(因为第一节是物理课,作业没法上交给我批改),结果还算令人满意,几乎很少出现有空白作业的同学,说明昨天的教育初见成效,但缺交作业和少写作业是顽瘴痼疾,还是要常抓不懈。对学习态度和习惯的纠正,往往比传授知识要花更多心血和精力,也许这就是教育内在的规律。
我采用传统讲授法精讲习题时,巡回走到小组中间,边讲边观察一些学生的作业习惯和听讲习惯。我发现每个组总有一两个学习作业以及听讲习惯都不好。例如,我讲完一个选项的错误之处,要学生把错误之处圈起来订正,但总有一些学生听不进去,“戳一下动一下”他才肯动笔,否则讲完习题,他的练习册仍然一片空白,他就始终没有圈划订正的意识,可能他也知道这些习惯的好处,但执行力就是很弱。这背后潜藏着人性的懒惰?对自我学习的放纵?乃至厌学的疲惫应付?这涉及到“差生”是如何形成的,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本人深入研究。好习惯的学生,根本不需要我讲课时才圈划题目选项的错误之处,她们早在课前作业阶段——做作业时就已经完成了圈划和错误选项的订正,听课时只是进一步加深她们对题目的理解而已。班里也存在好多这样的学生,她们习惯良好,态度认真,堪称榜样标杆。在我表扬卢同学作业习惯好之后,她的同桌同学非常认同和赞赏,我看了下那同桌的知能练习册,大多数题目一片空白,没有订正和圈划,“既然好,那你应该向她学习啊!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上,要拿出实际行动订正作业!”我这样建议道,只是内心疑惑,为什么他没有“近朱者赤”,没有被优秀学生的优秀作业打动以至模仿?我们应该在教育上形成合力,教育学生赞赏优秀,向优秀学习,模仿优秀!不能做麻木不仁的看客。
我的习题精讲就这样在我对习惯和知识点的交替讲授中结束了,作业习惯和态度的不良触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人和人的智力相差无几,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确是少数,仔细研究,其实他们并没有太多天才,更多的是习惯和方法,以及长期坚持的意志力,我要对学生多加强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后半节课是《温度》这一节的习题课,课讲到一半,学生混沌的大脑开始变得清晰,我将温度这一节习题承包给学生,每个小组讨论两道习题,要求组内“物理小导师”教会每一个组员,然后屏幕调出5分钟倒计时器,讨论结束后采用卡甘“随机抽点法”让学生讲习题。我没有采用智慧课堂的随机抽点功能,因为那种对学生姓名符号的随机抽点不能达到我的教学目的:我想通过自己的察言观色,专门抽点组内不活跃不自信,看起来没有充分参与组内讨论的“中下层”学生,这样才能检验“小导师”的作用发挥程度,而这种基于学生真实情况的随机抽点才是有效课堂,这是智慧课堂软件无法达到的。所以,对智慧课堂软件的使用,一定要随物赋形,要因势利导,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该用则用。智慧课堂系统本质上是工具和技术,是服务于人的,我们应该根据需要择机使用,这才真正体现了我们课堂的智慧,使课堂成为真正充满智慧的课堂。
学生5分钟的讨论大部分很积极,有两个组的学生觉得坐在座位上离自己的“徒弟”太远(8个人一个组,规模有点大),便请示我下座位去指点“徒弟”,我欣然应允,并在班里表扬他们,我还允许组员尽量站起来讨论,提高有效性。讨论形式要为讨论的实质内容服务,不能机械死板地限制学生太多,怎样讨论好便怎样调整。这次的习题课讨论比前几次有进步,无论是纪律还是参与度,我进行了当众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训练,不断挑战自己。
学生讲题效果也比之前好了很多,我随机抽点的几个同学都讲的不错,都能讲完整,一些我以为“很差”或状态不佳的同学却讲的很流利、思路很清晰,让我刮目相看,明白了感觉有时不可靠,“人不可貌相”。在提高练习环节,针对一道有难度的选择题,我抛出悬赏令,悬赏50分请学生抢答,并上台板书计算过程和讲解。这时课堂气氛很热列,很多学生举手跃跃欲试。我最终请两位男同学上台板书和讲解。他们的板书过程十分正确,但一位同学表达能力欠佳,讲不明白,我给予20分的奖励;另一位同学表达能力很优秀,讲解很细致,也很清楚明白,他基本讲出了我想讲的东西,他得到了50分的小组奖励。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课堂、表达自己、锻炼自己。
课的尾声,我和三位同学一起做了一个蒸发的演示实验,没有成功,我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阐述科学实验的不容易,启发学生多动手,屡败屡战。回顾这节课,时间紧凑,尤其习题课比较费时间,如果为了高效省时,我当然可以从头讲到尾地精讲习题,但若这样做,学生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了。我现在不仅要求学生面向全班做“小老师”讲课,还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很多学生面向自己的小组做“小导师”讲课,我需要更多的学生参与讲课,锻炼自己。从学生听课者到学生讲课者,从接受知识到“把知识教授给他人”,形式上的一小步,是理念和生命生长的一大步。时刻不要忘记金字塔理论:把知识教授给他人,学生能够掌握90%的知识,而听他人传授知识给自己,学生只能掌握10%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