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红尘饮界那些屡戒未遂的朋友看过来了哈~
酒是奇妙的东西。据考证,记载酒以及与酒相关的最早文字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比如醴、尊、酉等文字。但我设想,古代先民从发现酒,到体味了酒的好处,到变成文字记录下来,这中间一定隔了起码上千年的时间。酒的诞生我确信在那茹毛饮血的渔猎时代就出现了,然斯时史前,文明还没有出现。先民们树叶裹身,以林间狩猎、下水捉鱼、摘食野果而果腹,熟透腐烂的果子落于树下,自然发酵就成了酒。于是这世界上第一个出现的酒想必是果酒,这吸收天地自然之精华发酵而成的液体,从无意食之到有意饮之,到喜欢上它的妙处,到文明出现,到一位智者现身,给这个物什取了一个名字曰“酒”,然后又画了一个象形的图画来代表它,而后又经过夏商两朝,一直到商代末期,这个象形符号被商朝王室喜问鬼神的大臣们刻于龟甲兽骨之上,“酒”这个东西才正式在中华文明史上登堂入室,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也可以继续推想一下,继果酒不久,第二名出现的该是乳酒。祖先们狩猎来的动物吃不了,慢慢就会圈养起来,于是发现了乳汁,进而妙手偶得鼓捣出了乳酒。而后来的粮食酒则是农耕文明开启之后的产物,至于后来的酒精勾兑,哈哈,则是现代文明之产物了。当然后来,史上也有杜康发明了粮食酒的传说,时为长工的杜康有一次偶然把高粱米饭放在树洞中,时间久了,就发酵成了酒。某窃以为,这个传说不太靠谱,然时隔久远,毕竟你我都不在现场,就不再深究了哈!
酒出现了之后,估摸着酒文化和诗文化就并驾齐驱出现了。诗歌起源于古代的劳动号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而酒则是天造地设的自然精华,这两大精华一拍即合,相辅相成,自古至今,诗酒相生如影随形。一般说来,人们三杯两盏,往往就会变得胸襟大开,豪气铺天盖地,诗也直上九霄。从《诗经》的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到曹操的对酒当歌、煮酒论英雄;到李白的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到苏轼的把酒问青天,到孟浩然的把酒话桑麻,到白居易的红泥小火炉、围棋赌酒到天明,到李清照的沉醉不知归路;到毛泽东的吴刚捧出桂花酒……等等等等,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风流豪杰,无不诗酒相伴,快意人生!诚如酒仙李白那句酒后经典“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酒不但是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最爱,更是行侠仗义的武士以及凡夫俗子的嗜好。武侠里的酒都是盛在坛子里的,武松的酒却是以“十碗”来计数的,所以过得了景阳冈,打得了猛虎。凡夫俗子则是酒后壮匹夫之胆,也能唤醒一时的豪放之气,或者以酒会友,或者酒入愁肠,总之可以暂时忘却柴米稻粱而放逐解忧。
诗词歌赋有灵性,一定是天赋奇才的人,才能口齿留香,妙笔生花,在这方面,勤是不能补拙的,没有灵感和才气的文字堆砌任谁都是味同嚼蜡的。而酒这东西也是认人的,善饮之人天生一副酒肠子,待那酒肉穿肠,眼瞅着这杯中就会溅出锦绣文章,诗兴大开,豪情万丈;或者唤醒蛰伏的天性汩汩流淌,解忧开怀。而那些与酒无缘的,天生喝稀粥的肚肠,三杯两盏之后,绝对就似白娘子丢了修行,一落千丈,十分不堪,我大抵就属于这一类,到了酒场,那是真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混个颜面扫地。
偶尔翻到李清照那句“共将诗酒趁年华”,不由心有所动,然而,遗憾的是,与我而言,年华不再,诗情不够,酒心又浅,只能自问一句:酒肉穿肠能化作甚?还是江湖边上看看罢了。
戚哲芬2018-06-18于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