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分析与验证”听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家长会想自己又不是侦探……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成果不再靠概率,家长们应该具备这两种教育方式。
两个月前有位地方上的教师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在哭,他怎么劝慰都没有用。时间大约持续了二十分钟,他使出了杀手锏:“你再哭,再哭就给我出去!”学生立刻起立:“老师,那我出去了!”扭身离开了。
W老师向我抱怨说,我只是为了让他不要再哭了,谁想到他真的离开了。其实在你表达这句话的同时,只要进行一步分析即可。这句话一出,两种结果都有可能出现,并且几率各占50%,由于当时学生的情绪表露,离场的几率甚至高于50%。
如果没有逻辑分析,我们的教育就有可能背道而驰,更是一种概率下的产物。
案例:不许去海洋馆
5月25日办好了入园手续,我们6月1日可以正式入园了!
幼儿园5月31日有个集体活动,Super班里的小朋友一起去海洋馆!在上学前Super可以和大家一起在游玩中认识一下,这真是个不错的机会。我丝毫没有犹豫的交了费,报了名!
之后把事情告诉了Super爸爸,爸爸的回答是这次活动我们就不去了!我非常诧异!感觉孩子错过了一次认识新朋友,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
Super爸爸问我:“你去过海洋馆吗?”
“没有。”
“那你是怎么确定孩子喜欢去海洋馆?海洋馆的颜色以深蓝色为主,它的颜色让人有些压抑。孩子到了那里莫名的压抑,你怎么帮她克服?还有去年年底我们去植物园的时候,Super被植物园里的‘恐龙’吓得不敢进去,哇哇大哭!这些你都忘了吗?她第一次和老师、同学们接触就留给大家一个爱哭鬼的印象,以后同学怎么看她?老师怎么看她?”
“去年年底去植物园的景象完全在我眼前浮现了,Super在植物园看到了恐龙,哭着跑出来,并且再也不要进去了。”
“海洋馆之行有太多我们不可掌控的因素,为什么还要带孩子去呢?”
在后来的验证中,我们发现Super真的害怕海洋馆里的大型生物。
案例:我们不要蚊帐
夏天,幼儿园里的蚊子比较多,一个女孩的父亲因为女孩儿在幼儿园被咬了四个包,所以在班级的大群里“发难”,要求幼儿园加强驱蚊设施的完善,并且允许家长给孩子带蚊帐到幼儿园......这种要求立刻得到了群里其他几位家长的支持,大家在群里发了各种蚊帐的链接,讨论买什么样的给孩子。最后老师回答了两个字:“行吧。”
幼儿使用的蚊帐很像餐桌上的食物罩,幼儿园有统一的小床,统一的被褥。如果放上了花花绿绿的罩子,想想就有点混乱。
第二天我的母亲也催促我给孩子买蚊帐,我不但不买,也告诉母亲不要在群里和其他家长一起向老师发难。幼儿园会有自己的解决方案。
过了几天,幼儿园完善了防蚊设施,并且要求把蚊帐送到幼儿园的家长全部带走!
案例:迟到的学生不挨批
学生迟到了,任何老师都会批评几句,或者问问迟到的原因。可是杨博明迟到,我什么都没说,并且迅速让他融入了上课的节奏。肯定他上周的练习状态,让他在课上演奏了自己喜欢的曲目。因为我的目的是今天让他主动跟别人说话。
站在高度看问题,你想要什么,在你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哪些问题可以被忽略?我既然想要他开口说话,那么今天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前,其他的问题可以暂时被忽略。
(这也是很多家长经常问我:“田老师,你好多变!有时犯了错误你不批评,有时你又批评的特别厉害!”我想现在大家就能够理解,这主要是思维角度不同。)
下课的时候杨博明还是意犹未尽,在兴奋的状态里有点出不来!这是我突然说:“杨博明你获得了革特2017上半年度最佳进步奖,我忘记把你的奖状和奖品领过来了,你自己到教务老师那里去领吧!”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好啊!”
他冲出去在办公室围着教务老师绕了几个圈,没有开口,他跑了回来,对他父亲说:“爸爸,还是你去帮我领吧!”
我说:“奖状和奖品只能自己领,并且今天过期作废!”
他说:“爸爸,那你跟我一起去吧......”
“那你别领了,过去签字吧。”
他走到教务老师身边签字,签字的过程中嘟囔了一句:“我是来领奖品的!”
和我提前“串通”好的教务老师瞬间就get到了,说“你的奖品在这里!”杨博明抱着奖状和两件奖品兴奋的跑回教室。我和他父亲都投给他赞赏的目光,这时候我补了一句,你的奖状没有包装盒,回去的时候会因为没有保护而导致损坏的!
他又飞奔出去跟教务老师说:“我要奖状的玻璃壳!”
各位家长,最后的这句话,完全达到了我的教育目的!纵观全局,你们还认为今天的迟到需要批评吗?
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推演出事情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提前达到预判和预知,让教育导向和教育成果在我们可预料可控制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