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和赞同的背后都是自己的利益考量

当天回到宫里,刘辩见到何太后,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孩子哭是因为这两天的变乱给吓的,见到老妈委屈地哭了。何太后哭,更多的是悔恨的泪水,因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导致哥哥、弟弟相继殒命,大好的政治前景,土崩瓦解,未来如何变化,自己不清楚,也无力掌控,只能成为提线木偶,听天由命了!此次士族清除宦官,把宫中弄得一片狼藉,在清点物品的过程中发现,传国玉玺不见了。最终这个玉玺会被谁偶然得到?又引来了什么样的灾难呢?稍后再揭晓。董卓屯兵城外,每天带领铁甲军马进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董卓出入宫庭,已经没那么忌惮了。权力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董卓的心态也会随着自己对时局掌控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现在的他是略微有点忌惮,做事还算小心翼翼,生怕引起巨大的震动,但接下来,他会慢慢变坏,男人嘛,有钱了、有权了,变坏是必然结果;董卓暂时的行径无论如何收敛和注意,都会引起大臣们的不满,士族官僚集团的计划被董卓插了一杠,原本的美好全部落空了,所以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鲍信对袁绍说:“董卓必有异心,应该快点把他除掉,否则贻害无穷。”鲍信为何先找袁绍?因为袁绍是士族的代表,是老大,袁家四代人经过百年的经营,袁家的关系网,那是非常庞大的,各地官员、士族,和袁家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婚姻关系、师生之谊、同僚之情、提拔之恩,但凡有读书人的地方,转几个弯他们最终都能聚集到“袁家这个点上” 。所以,鲍信来找袁家这一代的掌门人袁绍商议,很正常。但是之前蹦的特别欢实的袁大公子却说:“朝廷新定,不可轻动。”鲍信无奈,去找司徒王允,得到了同样的回复:“且容商议。”无人支持,鲍信一个人掀不起浪花,气的带领本部军兵,去青州泰山了。

袁绍和王允为什么拒绝鲍信的提议?因为他俩无能为力,董卓二十万兵马屯于城外,你当是摆设吗?我们手上这点兵马,如何与他叫板?如果开战,做不到必赢,那就老老实实地待着。现在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都已经瓦解,董卓目前的行为,还没有侵犯士族官僚的利益,所以还不到翻脸的那一步,目前只能是观望,边走边看。

董卓收编了何进兄弟部下的士兵,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收编的将领里包括张辽。董卓私下对谋士李儒说:“我想废了皇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你看如何?”作为一个好的下属,一定要支持老板的想法,而且还要及时给予意见,想方设法帮老板更好的完成,所以优秀的李儒建言道:“您的想法太好了,现在就得计划办了,否则,迟则有变啊。咱们可以在温明园中,召集百官,商议废立之事;如果有坚决反对的,杀了他,以正权威。”董卓大喜。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董卓等百官到齐后,才慢慢地在温明园门口下马,带剑走了进来。看见没,董卓现在就是老大,公司开会,肯定是员工全部到齐了,自己再过来,这就是排场,这就是层级,没办法,人家手里有兵,你不服也得忍着。而且人家带剑进来的,谁不服,直接秒杀!酒行数巡,董卓命令乐队指挥暂停演奏宴会音乐,然后清了清嗓子,厉声说道:“我有一个事,请大家仔细聆听。”众官都放下酒杯,侧耳静听。董卓说:“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当皇帝。现在的皇帝刘辩懦弱,没有皇帝威仪,怎么能够当皇帝呢?陈留王聪明好学,所以我想废了刘辩,立陈留王为帝,大家认为怎么样?”诸官听罢,一个个的都不敢出声。董卓为什么要废刘辩而立刘协?假如有别的皇子比刘协还聪明,董卓会选择他们吗?此时的董卓对自己的定位还处在汉臣的阶段,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帮助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利,并且这个权利能够更好的传承。现如今虽然何进、何苗都死了,外戚集团只剩下了何太后。但是如果时间一长,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肯定还会安排自己的亲戚到朝廷任职高位,继续掌控朝政,那样则对董卓不利!而刘协母亲死了,母亲王美人家族没有什么人在朝廷任职,喜欢刘协的奶奶董太后也死了,所以刘协目前孤身一人,任刘协如何聪明伶俐,董卓都能控制得了。而且以后可以安排自己女儿或者家族女子和刘协结婚,政治联姻之后,陆续安排自家人进入权力中心,则天下尽在手中。对于不要脸的董卓,还可以把自己定位成刘协奶奶董太后的家人,都姓董吗。所以,董卓可以宣称自己在执行董太后的遗愿,立刘协为帝,没毛病,非常的顺理成章。众大臣听了之后静默不出声是啥意思?很简单,谁当皇帝不重要,只要姓刘,只要不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就行。皇帝不过是各种利益集团认可的代言人,只要大家都能赚到钱,无所谓谁是皇帝。只要在大家赚钱的过程中,没人挑事,那就能相安无事,若有人抢夺自己的利益,那必须发出反对的声音,斗个你死我亡。

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处事风格都不尽相同,所以,任何时候,都有正直的人存在,都能守住本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只见众大臣之中,有一人推翻酒桌站在了起来,大声说道:“不可!万万不可!你算什么东西,敢在这里狂言乱语。当今皇帝,是先帝的大儿子,刘辩没有任何过错,为什么在这里妄议废立之事,你想篡逆吗?”董卓一看,原来是并州刺史丁原。董卓大怒:“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同时抽出佩剑要杀了丁原。此时李儒看见丁原背后站着一个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急忙救场:“今日在此饮宴,不适合谈国政;来日在朝堂,大家再商议,也来得及。”众人都劝架,丁原骑马走了。丁原出身贫寒,很有谋略,勇敢有武力,善于骑马射箭,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的进步。任何时候接受了任务安排,无论有什么困难都会想办法克服,定要完成任务,188年3月,并州刺史张懿在抵御胡人的进攻时,战败被杀。 于是,原本是下属的丁原继任为并州刺史。只要努力了,永远会有机会的垂青。丁原绝对是励志典范,可以和刘备相提并论,两人都是贫苦出身,都是意志坚定,稳扎稳打,走上了高位。唯一不同的两点是:刘备有皇亲国戚的金字招牌,同时刘备情商高,更加的圆滑,能够混迹于任何场所而游刃有余;189年汉灵帝驾崩的时候何进把丁原调进洛阳,想让他对付十常侍,但是最终也没能做出什么贡献,所以何进在管理方面,还是非常欠缺的!丁原来了之后就没走,一直待到现在,之前宫中的各种变乱,包括董卓进京,他都没有做出任何应对,难道他是有意让自己远离权力中心这个危险的旋涡?但他今天又为什么站出来表态呢?难道真的只是坚守初心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