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聚居在梁山泊,喝酒吃肉好不快活。凭着一身武艺对抗奸臣当道的朝廷,为百姓除暴安良、替天行道。
梁山泊是他们的世外桃源,除了打劫富户维持日常用度,好汉们不会回到“正常”社会中去。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落草为寇,成为社会的边缘人,也是江湖中人。江湖人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侠义是他们拥有的气质。
然而,如果梁山好汉不满足囿于梁山泊,有更远大的抱负和理想——统一江湖,建立新江湖秩序,情况会怎么样?时晨的《水浒猎人》一反梁山众人的英雄形象,变成一群杀人嗜血的狂徒。故事从北宋宣和二年开始,这边宋徽宗一边对梁山示意诏安,一边却赏赐金银,鼓励民间奇人异士猎人猎杀盗贼头目;那边以宋江为首的梁山集团正在商讨是否接受诏安,同时密谋称霸江湖。
其实,一统江湖的念头一冒出来,结局已然定下,必定失败告终。所谓江湖就是四散的江海湖泊,江湖人过惯了或刀尖舔血或闲云野鹤的日子,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怎会服从别人的命令?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岳不群、任我行等人,只要想统一江湖,最后非但不能实现愿望,个人命运也落个悲惨结局。与其说冥冥中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复杂的命运棋盘上准确无误的调动每一颗棋子,不如说每个人的心中幻念牵引着命运走向。
小说里,梁山泊为了扩充势力,“不断收编其他山头的武力集团。不仅仅是山头绿林,一些武馆门派也被牵扯在内。若是不愿意归从,就会被灭门。”梁山泊把不愿归顺的祝家庄和扈家庄夷为平地,金银财宝财产通通抢劫一空,丫鬟们也都被先奸后杀。祝、扈两个武林豪门瞬间成为人间炼狱,而这个炼狱的创造者就是梁山泊众“好”汉,他们连刚出生的婴儿都不放过,杀红了眼,已成魔。祝家武术师傅栾廷玉本来救下祝家最后的遗孤,一个刚出生的的婴孩,却被李逵一斧劈死。
专门炼制兵器的唐家兵诛城也成为梁山泊盯上的猎物。他们把整个唐家全数灭口,数以万计的神兵利器洗劫一空。不仅如此,他们计诱远在东京、尚不知情的少主唐霄上梁山。先设计让他入狱,再营救他,目的是要他手中的炼制兵器的秘籍《唐门考工计》。唐霄发现救他出狱的白胜随随便便杀人,把两个已经昏厥的狱卒杀死,理由只是因为被狱卒折磨了一顿,要好好出口气。他立即心生疑虑:“这水泊梁山虽标榜替天行道,怎么杀起人来如此不眨眼?若是报仇也就罢了,这白胜刚才所为,分明是滥杀无辜!难道这山上尽是这样是非不分的观念……不去也罢。”唐霄看清楚了他们本来面目,没有上当。
死里逃生的栾廷玉后来成为“盗贼猎人”。在一次猎杀行动完成后,百姓们用钦佩的眼光目送他。梁山泊已然成为百姓心中的十恶不赦的凶徒、恶魔妖孽。
行侠仗义的形象在百姓心中轰塌,为了扩张势力而把“不听话”的江湖人士灭口,轻易铲除江湖门派,这是梁山泊“统一江湖”不能成功的三点外部原因。
另外还有内部原因。经过几年的收编,许多绿林山寨已经归从梁山泊,影响力日益增大,权力和利益成为梁山泊众人觊觎的东西。稳坐第十一把交椅的扑天雕李应,在追击唐霄时,被唐霄布置的杀局困住。他不率先领众人冲出陷阱,却推出下属去试探。部下心生怨念,他们决定,只要李应一死,大家便树倒猢狲散,各自逃命去。手上的权力渐渐强大,李应当然想活久一点。但贪生怕死的头领,部下一定不会为他拼命。在行动中,白胜被李应三番五次当着下属的面呵斥,也暗恨起李应来。内部分裂的种子已悄悄埋下。对外行事张狂残暴,对内不讲江湖兄弟情面,所以统一江湖只能是梁山泊的幻想,
老子说的“道”,是天地运行的自然法则,无论做人或做事都应该遵循这个自然法则。江湖本质上就是闲散、不规矩,一旦统一起来,就是势力强大的集团,这与正统社会形成对立面,也是正统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当权者哪会让他们做大,必定会对他们进行剿灭。
可以说,“一统江湖”是个魔咒,因权利崇拜而引起残酷杀戮、生灵涂炭。江湖人士谁也不服谁,占上风者只能灭掉不合作者。《水浒猎人》的作者时晨,描写梁山“好”汉的另一种可能性,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做人和做魔只在一念之间,但命运却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