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关,春节临近,大多数人期盼着回家团聚的喜悦,但有一部分人此刻却是内心纠结,在回家与不回家之间做着激烈的权衡。
在外打拼了一年的游子,过年回家,与家人团聚,本是快乐又喜庆的事情,为何却有人内心纠结而不想回家呢?不想回家的游子又是怎样的心理?
1、“口袋比脸还干净”|自我价值感低。
可能对许多过年不想回家的人来说,首要原因就是没赚到钱,毕竟过年是大家集中消费的时候。年货、佳肴、随份子、大人小孩的红包,虽有多有少,但对普通人来说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由于种种原因,有人一年下来可能并没攒到多少钱。而囊中羞涩带来的不仅仅是过年开销的拮据和烦恼,更深层的是内心的一种无力与挫败感,以及面对家里人时会缺少一股底气。
虽然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不能完全靠钱多钱少来衡量,但对许多普通人而言,赚到钱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是对自我价值感的一种可视的量化。
2、PUA的家庭生态|焦虑与逃避心理。
有些人不想回家可能顾忌家人的念叨,有一种被PUA的感觉。如对于还未婚的年轻人,会被父母催婚,被七大姨八大姑拉去说媒相亲;成婚的又会被父母催生,并说某某家的孩子已经有多大,还不生的话,到时我们老了就带不动孙子了,早生早享福……
还有就是年轻人在周末时可能会经常睡睡懒觉,赖一下床,起来的比较晚。而在家的老人一生忙忙碌碌,他们信念“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勤劳而朴实,所以对年轻人睡懒觉的行为有些看不惯,就会念念叨叨。
年轻人一般都有自己的想法、生活节奏和计划安排。虽然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但在有些方面如果过多过深的干涉,反而让年轻人感到一种压力和不自在。所以,正是因为焦虑这种PUA式的家庭氛围,才会有过年不想回家的念头,而这也是一种逃避的心理。
3、"车钥匙的显摆”|自卑与攀比心理。
电影《好运来》里由乔杉演的是一个在城里送外卖的小哥,他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可能是觉得自己在外面混的不好,生活辛酸,回去怕没面子。本来今年打算又不回家过年的,后来在一家帮助梦想达成公司的策划下,让他装成大老板,坐着劳斯莱斯回到了村里。
一到村口时,却发现都是各路豪车云集,当然也都是从外面外租回来撑面子的。而乔杉因为坐的是劳斯莱斯,虽然是虚的,回到村里也是碾压一片,面子拉满。电影是喜剧情节,却也真实反映了人们的攀比心理。
我们不赞成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虚假地进行攀比,但每个人的认知和境界是不同的。乡村人是朴实的,但七里八乡、左邻右舍之间却喜欢暗中相互攀比, 这也许就是人性。
一年到头在外打拼,混的好,赚到钱的人,会高高兴兴、风风光光回家过年;而事业不顺,没赚到钱的人,回村后最怕看到的就是别人的风光和扬眉吐气。因为攀比,会让自己产生自卑感,可能和人打招呼也缺少底气,觉得没面子。
所以,背着攀比心理包袱的人,自然过年不想回家,因为怕伤了自己脆弱的自尊。
4、“子欲养而亲不待”|情感依恋的隔断。
还有不想回家的人不是因为没钱,也不是因为焦虑和攀比,而是家里老人不在了,失去了情感上的依恋。
都说“家有二老,如有二宝”,确实如此。父母在,就有家的凝聚力,在外的游子就有一份对家的牵挂和情感上的依恋。而父母若不在,就会少了家的温馨和热闹,回到家里,物是人非,内心不免感到一股凄凉。
所以,父母在,不管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陪陪老人家,听听父母的唠叨其实也是一种幸福,人生也会少一份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