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夏天的酷热还没褪去,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了长白山。
记忆中的长白山总是和天池联系在一起。天池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天池美在哪里?我的心中始终划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记忆中还有很多野生动植物也都是长白山的特产。长白山、天池,在我心里充满神秘的美丽。等待上山的过程是欣喜而又漫长的,可能越是急切的心情却越是让人饱受折磨。站在那长长的通道口,一开始大家还有说有笑,排着排着就变成了焦急的等待。可能是要考验耐心,考验大家对长白山的期待。
终于排到了,我们冲向客车,选好自己的座位。就听见了导游那清脆的声音:“长白山是中朝两国的界山,有‘关东第一山’之称。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历史上的长白山一直是关东人民生息劳作的场所,也是满族的发祥地,所以在清代有‘圣地’之誉。现在长白山以旅游胜地、满族发祥地、朝鲜族圣山而闻名于世。”一边听,一边看,窗外的景色美不胜收。原始森林的神秘、原始森林的浓茂、原始森林的一切一切,都让人陶醉。
不知为何登山的过程被取消。上一次去黄山时没有登山的过程,已经让我很是遗憾。听了导游的介绍,才知道,长白山的很多地方是原始的,尚未开发的。所以出于保护的目的和安全着想,也就只能是坐在车上观景了。
到了,到了!这里是哪里?哦,是三江源头,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放眼望去,笔直的长白瀑布从天而降,像一条白练子,扑向谷底。大家看的美不自胜,拍照的,呐喊的……近距离和大自然亲近的,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下一站,天池,坐小客车。司机开车技术真好,在崎岖的盘山道上,司机忽而向左,忽而向右,时而两辆车交会的时候,有一种贴面的感觉,真是刺激。经历了剧烈的颠簸和心惊肉跳之后,终于到了山顶。
刚刚登上顶峰,一股寒意突然而至,每个人都不禁打着寒颤。租个棉衣吧,多少钱?五十一件,押金一百元。真贵呀,可也是真冷呀。同伴说我必须得租一件,我的关节有病不行的。你一件她一件,转眼已经租了三件。本来还想和寒冷做斗争的我,看看旁边,仅剩下的我们俩个,嘴不由得张开说,我们也来一件。两个人穿一件棉衣,感觉是挤了一些,但是温暖依旧。看着周围的人,我感受到了春夏秋冬同时存在了,有的人穿着背心短裤呢,有的人穿着春秋装,还有的人穿上棉衣,全副武装。
山顶的风很大,周边都是火山灰形成的山,没有任何植被,我和大家一起往前挤,我们往下望去。只见雾蒙蒙的一片,深不可测。但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看些什么,如何看,大家都是一副遗憾的样子。刚才还看到了,这一会,天有些阴,今天恐怕是看不到了。
遗憾什么?看不到什么?虽然导游讲了很多,但我还是不十分清楚。忽然,听到一个人大喊,快来看呀,真的看到了!我也顺势挤到前面,看到了微风拂过,顺着高高的山峰顶往下看,下面近百米的深处,一弯清澈的闪亮的水面露了出来。这一刻,我才相信长白山天池若隐若现的奇观。大家开始一起欢呼,一起喊“天池,我看到你了,我来了!”真是这种感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不是置身其中,你一辈子也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美丽。看到了微风吹开的小小的水面,大家觉得还是不过瘾,还在继续挪动着,还在继续看着。一阵强风吹过,大家放眼望去,整个的天池都显露无疑,就像那莲叶露出了水面。一会功夫就又带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棉衣穿还在身上。刚才的同伴早已经先下山去了。我一个人穿着棉衣,看着天池,真是很惬意。虽然风很大,虽然每个人都有些僵色,但仍然抵挡不住观赏的雅兴。后面的同伴们也来到了山顶,看着他们哆哆索索的样子,我想起了自己刚上来的时候的那种情景。“我不冷,把棉衣给你们吧。”“你也很冷,穿着吧”。我们就这样互相推让着,我毅然脱下棉衣,帮她们穿在身上。然后说,我都看完了,该下去了。真是很冷,我忍不住加快了脚步。我一边唱着歌,一边鼓舞着自己,用最快的速度,来到候车通道。虽然这段路很短,但是我却觉得像过了一个世纪,因为真的是很冷。我摸着冻僵的脸和身体,蹦着跳着。但一想到同伴因为我的那件棉衣而温暖的样子,脸上就不禁浮起一阵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