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公司你才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些人在公司待久了,都是毛病 ,特别是和别人说起来。他好像就和公司撇清了关系。但实际上对别人来说,会也看不起你,因为你就在这样的公司上班。也会拉低你的身份。
外交无小事
原文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华杉详解
这是讲孔子出访他国的外交礼仪,大约是出访齐国。也有人考据说,孔子没有自己代表国君出访过,或许是孔子在宋国,与弟子们习礼于大树下,给大家讲习的礼仪规范。
“执圭”,“圭”,是诸侯的命圭,天子赐的,代表身份和权力。玉制,长条形,下面是方的,顶上一个尖角。大夫出访,拿着国君的玉圭,就像调兵带着兵符一样,代表国君。
孔子双手捧着玉圭,与他国国君会见,因为这圭代表自己的国君,所以他非常尊敬,鞠躬如也,像鞠躬一样弯着身子。“如不胜”,不胜其重,就好像那圭有千斤重,他举不起来一样,沉甸甸地捧在手里。
圭捧在手里,举多高呢?“上如揖,下如授。”高,不要超过与人作揖的高度;低,不要低过递东西给别人的高度;就在这之间。因为如果你举得太高,对对方不尊重;放得太低,又显得太谦卑。外交无小事,要十分在意。
“勃如战色”,脸色勃然变动,有战惧之色。“足蹿蹿(sù)”,“蹈”,形容小步快跑。孔子手里捧着圭向前,脚抬起很低,缩手缩脚地小步快速向前,“如有循”,就好像地上有一条线一样,他循着这条直线前行。
“享礼,有容色。”聘问之后,要献上礼物,呈上礼单,把东西都摆出来,这叫享礼。这时,孔子神色放松下来,和颜悦色。
“私觌(dí),愉愉如也。”“觌”,就是见面的意思。正式朝聘仪式结束,以私人身份与邻国君臣相见,则非常轻松愉快,一团和气。
这里体现了孔子外交的和敬兼至。前面是敬,不仅是敬,而且是畏,有战惧之色。敬畏谁呢,一方面是敬畏对方国君,更主要的是敬畏不在现场的自家国君,因为手里捧着国君的玉圭。你对自家国君的敬畏,就能让对方也尊敬你的国君。如果你出去,跟别人提到自己国君时,随随便便,那别国就会轻视你的国君,轻视你的国家,当然也轻视你。所以这时候,首先要把自家庄重威严树起来。
正式仪式之后,放松下来,和和气气,亲亲热热,搞好关系。如此和敬兼至。
这里的敬,要特别注意。因为人容易犯的毛病呢,对别人倒是尊敬,最容易不尊敬自己国家、自己公司、自己老板。为什么呢,因为了解嘛,看到的全是毛病,说起来都是问题。但你这样一表现出来,别人就轻视你了。一旦轻视你,他和你打交道的政策就变了。
孔子代表鲁国,鲁国当时是什么情况呢,乱得一塌糊涂,三家当政,国君毫无权威。如果孔子再对自家国君轻视,齐国观感就不一样了,甚至可能起觊觎之心。看孔子这么隆重敬畏,对方也不敢放肆。
在孔子之前,齐国晏婴,有一个折冲樽俎的故事。晋国谋划攻打齐国,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去摸摸底。齐景公盛宴款待范昭。酒酣耳热之间,范昭借着酒劲儿向齐景公说:“赐一杯您的酒给我喝吧!”齐景公完全没多想,高兴地对左右的人说:“把我的酒杯给范先生端过去。”范昭接过一饮而尽。晏婴看到后,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给大王再换一个。”依照礼仪,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的酒杯。范昭故意违反礼节,就是要试探齐国君臣的反应,但被晏婴识破了。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齐国不能打,有晏婴这样的贤臣,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
314 第十章 乡党第十
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樽”,是酒器;“俎”(zǔ),是盛肉的。“折冲”,是折冲骑,春秋时一种战车,用来阻断敌军冲锋,就像把刀折断一样。“折冲樽俎”,就是在宴席上就把敌军冲锋阻断了。《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典型案例。
所以外交礼仪无小事,喝一顿酒也顶二十个师。在外交际,提到自己老板时,一定要紧张起来,不能放松。因为你一放松,别人就轻视你公司了。有的人相反,他还故意要放松,显得自己跟老板有特殊关系,那就是作贱老板,作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