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一、西周金文的分期与书风演变

为了叙述的方便,西周的书法分期通常与西周的历史分期相一致,分为早、中、晚三期,即:

过渡期:武、成、康、昭

鼎盛期:穆、恭、懿、孝

衰微期:夷、厉、(共和)宣、幽

过渡期

过渡期的作品,是在沿袭商代金文风格的基础上起步的,然后逐渐地摆脱商文化的影响向着自身秩序化的目标进行。武王、成王之世,建国惟初,金文书法因袭旧式,还看不出太多的自觉之迹。在章法上依然是有行无列,因此字形大小不居,如《庚姬卣器铭》(图1.8)。在笔致上时有填实的肥笔以及线条首尾粗细的变化。殷商旧族作器,仍然在铭文之后保留族徽标识。如成王时期的《婴鼎器铭》、《复尊器铭》等。武干时期有《利簋器铭》、《天亡簋器铭》等。《利簋器铭》在史料上极为珍贵,第一次明确记录了武王征商的时间,在书法上也显示出一种博大的气象。略显平实笨拙的线条弱化了线与面、粗与细的对比。虽然这种作风并不那么自觉,但是从一开始就已预示了西周书法将来独具的品性。

《保卤器盖铭》(图1.10)的章法微有变化,铭中“遘”字在二铭中其一处于五行之末,其一置于六行之首,两相对照,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书写者对于书法的脉络相循与“一动万随”的徽妙调整。殷商金文通常是器盖一以铭,一以族徽标识,二者分立有别,西周器盖同铭以此为开端,同铭面微有调整,章法行气的玄机于此等处泄露不少。

康昭之世,以重器《大孟鼎》为发端,开始了西周书法的秩序建构。《大盂鼎铭》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鸿篇巨制,格局体量上的宏大显示出泱泱大国的气度。在章法上可以看出书写者非常理性的排布,行列有序,严密妥帖。此后的作品虽然也有沿袭有行无列者,但自《大孟鼎铭》所创立的有行有列的书写格式便很快成为风气推广开来。《大孟鼎铭》的线质仍然古拙方硬,保留着一定程度的旧迹,结构却较以前的作品平正端严了。

到昭王时期的《召卣器铭》,线条已经很圆劲匀畅,无论笔法、结构、章法都很接近西周书法的典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1,844评论 0 2
  • 七绝榜 第一 咏史 / 作者:李梦唐 高阁垂裳调鼎时,可怜天下有微词。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第二 步韻...
    张成昱阅读 492评论 0 7
  • 起床:5:00 活动: 1、悦动50分:慢跑5.18公里+拉伸; 2、悦读50分: You can do it!
    云水禅心R阅读 161评论 0 1
  • 白雪石阅读 112评论 0 0
  • 虚,这个字很有意思。 1.空;空虚。例:弹不~发|乘~而入。 2.不符合真实情况。例:弄~作假。 3.不自满。例:...
    娜娜柚_阅读 387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