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人们都一直以为哲学是门学科或者学问,这是极大的误会和对哲学本身的一种降格的理解。在这些人看来,哲学家或者从事哲学思考的人都是一些脱离生活的病态的人,他们穷究于宇宙生存奥秘,游弋于生命灵魂之间,实在是迂腐乃至可笑。对于这样一种误会,我不想多说什么,只能这样来回应:对于自己所不理解的意见越强烈的人其见识越偏狭和浅薄,哲学尤是如此。我深深地为哲学在今天的遭际和受冷落而感到可悲,也为哲学家的稀缺和受冷落感到不幸。这样的反常究竟还是成了时代下最正常不过的现象,说明了哲学本身的被抛弃是一种多么大的时代悲剧。
我不是在呼吁哲学的回归,也不是为哲学的失落打抱不平。在这里我先要郑重地为哲学正名。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究竟能做什么?哲学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实际上,当我们用“哲学”二字为我们所研究探讨的这个东西命名的时候,已经在概念上减损了其包涵的广阔视域和无限延续,就是说当我们说哲学的时候,已经潜在性的把一些东西排斥在外或对立起来,即一定还有“非哲学”的存在或者哲学不能包涵和不属于哲学的范畴的存在。“爱智慧”的同时就意味着一定有“不爱智慧”的存在。“理念”意味着一定有非理念的东西存在。或者我们把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时候,也意味着有这门学科之外的东西存在,还意味着作为学科的东西是要学的,要学的就是要有特定的一批人去学,而此外的便可以不学,还意味着作为学科要学者也有可学或可不学的选择。这样的误解致使哲学成了哲学家的专门学问,而除哲学家以外的人被排在或者把自己规定在哲学大门以外,他们理直气壮地说:“那都是哲学家的事情,与我无关。”而且,随着哲学的专业化和精英化哲学更是不再贴近大地,而是成了一种高高在上却大而无当的“废物”,一般人都会嘲笑把问题深刻化的人为“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而哲学本身也遭到抛弃或者连大学生都弃之不顾的境地。没有什么比此更为尴尬和痛心的事情了。与此同时,在哲学家内部,这些时代的灵魂身上,也没有对哲学的相对统一的认识,甚至截然相反,哲学家们一致认为自己是理解世界和人的,但是他们的理论的高深早已经让人望而却步,而真正有作为的哲学家把哲学当做事业来做的人们,也试图将自己的理解尽量普及化,但是究竟还是“自言自语”,只有极少的人能读懂。
经过上面的考察,我们可以略微知道哲学从内部到外在都充满了尴尬。所谓哲学就是关于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的本质本能的私人化思考或表达。这样说似乎也不太恰当,但这正是我个人即是“私人的”思考和表达。
首先对于我们知道的一切的思考总要给予它一个名称,即是要为它取个简短而贴切的名字,于是我们勉强名之曰“哲学”,或者说是“爱智慧”,但要理解的是这仅仅是一种指代,并不是或者说并不全是指我们所真正要说的“哲学”的全部,这样说里面还包含了人类一种情感的或者说是价值的追求和判断,即人们认为这样一种思考是爱智慧,是哲学,因此它就倾向于“人要”“人应该是也必须是还必须要”去“爱智慧”,仿佛这样我们才有是人的资格和成为人的必要条件,它内在的规定了人对智慧的“爱”和“爱智慧”为人的天然本能,同时也将人对智慧之外的“爱”和“爱智慧”之外的天然本能相对的排斥开而加以贬斥、丑化甚至打压。这在后代历史上的影响随处可见。
其次,哲学所要思考的不是表象的浅层次的问题,它是人对于存在疑惑以及对产生这种疑惑和思考的能力的疑惑,即是人的存在以及人对存在的世界及此在的思考,以及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还有这种思考本身能达到多少可能和究竟思考和存在是否是可靠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人的哲学思考总要趋向于人和世界背后的东西,就是人们认为我们可感知的一切表象不是世界本身,在这种表象之后一定还有本质的存在。说到底是人不满足于对表象的认知而要穷究表象和产生表象的原因和根底。所以哲学的思考是一种排斥表象的思考。我们现在来看,实际上,哲学的这种思考是要超越的,是要高于或者说踏在生活之上的,即人们认为世界不是表象或不仅仅表现为表象。这样人们便二元对立的为哲学思考的对象分了类并规定了哲学思考对象的重心,有表象和非表象或说是表象背后的存在,而哲学就要探索表象背后的存在。问题是我们认为的表象是什么?我们认为的表象背后的东西是一种想象还是真正的存在?哲学本身为什么一定要穷究于表象之后而要偏离生活实际?我们认为的表象就是包括现象和我们的感知,也就是存在于生活中未经人脑有意处理的世界和人的相关素材,那么我们说表象的时候,已经规定了“非表象”的存在。那么这种非表象是人们想当然的想象还是的确存在而且能被我们感知?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地说存在或不存在,但我们至少可以说在我们的意识里面它是存在的,就是它的存在的可能性是以人的存在的必然性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就是它是我们想象中的一种虚化存在。现在为了再进一步说明,我不得不借用主观和客观的概念,就是非表象在主观上是必然存在而且可以为人所洞察的,但是在客观上它又是无实体的虚化的存在,总之,非表象的存在是人对于存在结果的根源的思考,是对存在存在的绝对思考。当然,我们不能说这种思考是一种伪思考或者这种思考本身便是荒谬而不可解的,而是要对人能产生这种思考的思考再加以思考:那就是人本能的有这种非表象思考的存在,或者可以说哲学是一种人的本能,是人的本能的产物和体现,是人的本能的必然结果。既然说哲学是一种本能,为什么如今却备受冷落和抛弃?这是人本能产生了问题还是哲学本身内部产生了问题,或者是非哲学本身也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本能的体现?我以为这是哲学的发展问题和人们对哲学的认识问题所导致的问题,哲学的发展的精英化和经院化即专业化使人们认为哲学是一种学科和职业,哲学不是人人都要从事的,哲学无关紧要。于是人的哲学本能便转向为哲学的非本能化的人学,今天人们也不再认为哲学有什么本能性。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非哲学的认识,一是因为哲学本身的发展问题,二是由于非哲学本身也是一种本能的不系统的哲学,也就是非哲学也是一种对存在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只是它已经被排斥在高高的专业哲学大门之外。哲学发展中出的问题是人的原因还是哲学本身的原因?如果我们承认哲学是人的本能,那么就可以说是人的原因。但是我们发现在使用哲学的语言和哲学研究的动向的发展进程中,哲学本身也是有所侧重的,而这种侧重一旦被极端化便会导致狭隘和闭塞。于是哲学的形而上学化以及后来的非理性化都是这种发展的表现。但我们可以说哲学的这种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不能以道德的是非来判断这种发展是否合理,如果那样,便是对哲学的一种玷污和亵渎。
再次,哲学是私人化的思考,而且,哲学本身也有杜绝私人化的性质。私人化怎么理解?本能是普遍的,为什么哲学要私人化?而且既然是私人化的为何还有杜绝私人化的性质?哲学是人的本能,哲学就是人,但人却不是个人,而个人反过来又是哲学的承担者,这样个人就成了为人(全体人或说类人)立法说道的使者,就是个人要表达对世界的、人的全体的本质化思考。因此,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表达的可能和权力,因此哲学是私人化的,而且哲学要付诸于语言,而语言的表达也有个人化的差异,因此无论从开始还是到完结哲学都是彻底的私人化的,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排斥私人化的过程。就是哲学要个人表达普化的思考,而且要把这种思考传达给其他人,因此他在思考上还是在表达上都要尽量靠近普化。但是最终的结果是由于这种私人化和排斥私人化的双重性最终导致了它只能为部分人所接受,而在此外的人则认为是一种自言自语。
最后哲学一种思考和表达。存在主义者说人就是人所知道的,实际上可以说一切都是这样的。但问题是当我们说我们所知道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一定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存在或者说我们认知不到的领域和超越认知能力之外的神秘存在,既然我们知道我们不能全知道,那么我们又怎么确定人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呢?又怎么确定我们的确定本身不是一种不确定呢?但是事实是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的存在,却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只知道我们知道什么,甚至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究竟是不是一种真正的知道,或者我们根本什么也不知道还以为自己知道。当我们这样思考的时候,这便是一种对认识论的思考,这种思考便是一种哲学思考。哲学是一种思考,就是在说我们一定会也一定要对我们的知道和对知道的感知以及对他们是否可靠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判断,这是任何一个存在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刻都会产生的想法,当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和疑惑的时候就是我们在哲学思考的时候。但是哲学本身不仅仅是思考,还是一种表达。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是哲学的本能,而同时我们也不满足于这种本能,我们要将这种思考付诸于他人和现实,我们渴望交流和实践。这就是哲学是一种表达。但需要说明的是表达本身并不是哲学,或者说以表达为目的的哲学不是哲学。因为表达只是哲学的性质,而哲学本身没有目的和动机,它不需要实践来验证它是否正确,正确与否不是哲学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哲学没有自身的指向性,没有人为的规定性,它只有和人共生同灭的内在属性。哲学不需要对实践负责,也不需要对道德负责,也不要对政治负责,它与这些有关却无关,它并不以这些为它的内在属性和内容,它们只是哲学的一种延伸。
由此我们对我们要称之为“哲学”的东西给予“哲学”的定义是一种偶然,而哲学在人的存在的前提下而存在是一种必然。哲学作为哲学的定义和概念名称是一种偶然,是一种人为化的效果,是一种规定性的结果,但是哲学作为一种我们认为的知道的存在是必然的,这是发自人本能的必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承认或者认识不到这一点,便不会有哲学的存在或者会忽略哲学存在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这一点也可以判断一个个体是否领悟到哲学的真正内涵的标准。
关于哲学,往往人们将其神秘化或者高度化,实际神秘化乃是混淆了哲学和宗教的界限或者是对人的认知能力的否定,神秘化是一种迷混了哲学的真正对象问题,而高度化往往不是哲学所研究的对象的抽象的缘故,因为再抽象的事物或概念人们都能辨而识之,哲学的高度化主要是哲学的表达导致的,也可以说是思维方式或者是语言的问题。语言的个体化和被创造直接导致了哲学的难解,归根还是哲学的私人化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哲学内在的问题,而是哲学的表面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无论采用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我们都在做一次对我们所知道的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哲学思考,哲学结果或结论以及我们对结论使用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是哲学的语言化问题。
关于哲学的存在性问题和价值性问题,就是哲学的用途和存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问题,事实上这是一个伪问题,即一个不需要提问和回答的问题,这是不懂哲学的人的提问和疑惑。这样的问题就像问一个人“你为什么要吃饭”或“你吃饭有什么用”一样。因为哲学的存在性是一种人本能的客观必然,是同人共生灭的,而其价值性是一种不相关的问题,价值不应该是也不能是哲学的衡量标尺,就是哲学是超价值的存在,而价值判断的根本即价值观正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