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这段时间,传达室的老王“火了”,赢了个“韩国七日游”的大奖,成了小城“名人”。
原来,去年冬天,市电视台举办的一个知识答题类节目,邀我公司派人参加,保卫处就把传达室的老王派去“打酱油”。原本只是应付一下,没想到老王居然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给公司捧回个“一等奖”,他本人也随栏目组到韩国旅游了一圈。
公司上下立刻对平日默默无闻的老王刮目相看。
这天我取报纸,老王正翻看一本杂志,手头还有个小本子。我跟他开玩笑道,是不是电视台有你家亲戚?
老王说,根本用不着,我有这个。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写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翻了两页我大开眼界,天文地理、社科人文、时事政治,五花八门,分门别类应有尽有,就是一个自制的“小百科全书”。老王淡然一笑说,这样的笔记本我有十来个呢。
原来,6年前老王的小孙子上学,天天问些千奇百怪的问题,老王常常卡壳,从那以后老王每天就仔细翻阅公司订阅的这百十种报刊,再不像往常一样“看热闹”,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现在,上初中的孙子问不倒他了。
原来老王近水楼台,每天都在钻研公司订阅的近百种报刊。他正是我们公司三千多人里阅读量最大、知识面最广的人!“答题王”当之无愧。
二
车队刘师傅其貌不扬,不爱说话,每天骑辆自行车上下班,是那种扔在人堆里难找的主儿。可最近他的举措震惊了三千多同事……
32天,9000块钱,独自从山东烟台骑摩托车进西藏,到达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再返回,横跨中国。
这天在食堂吃饭,我和刘师傅坐一起。他瘦了些,气定神闲,让人感觉气场很强大。原来刘师傅年轻时就是个摩托车发烧友,酷爱摄影和旅游。去西藏一直是他多年的梦想,前些年,孩子小又还房贷他只好把这个梦藏在心里。今年儿子上初中,家里条件稍好转,从春天就开始为这次远足做准备了。
每天上下班改为步行,晚饭后再出去锻炼一小时,从网站下载各种野外生存资料,规划西行路线,在摩友群里花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还戒掉了酒。
6月初,刘师傅协调好了手头工作,利用年假开始了“西游”。一路上遭了不少罪,遇过抢劫、出了点车祸、在戈壁滩上抛过锚等。虽然艰险,但他每天用那个破旧的卡片机拍摄沿途美景,玩的不亦乐乎。他的博客图文并茂记录着每天的所见所谓,引人入胜。
刘师傅正计划明年骑行去海南岛……
三
今年夏天,小李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的公费研究生,认识他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9年前小李职专毕业,到我们公司屏体车间干磨工。每天在磨床前戴着口罩和劳保眼镜,把粗粗的焊接板件打磨光滑。飞速旋转的砂轮,伴着噪音,飞溅出长长的火花,牛仔裤上有很多小洞。
当时车间同事都不相信,中专学历怎么能考研究生呢?直到小李拿出录取通知书大家才确信。
原来小李来自安徽农村,家中兄妹三人,他是老大,原本成绩不错的他,为了让弟妹不辍学,才读了不花学费的“职专”。
工作后,小李没放弃自己的大学梦,尽管每天在车间干十多个小时,但还是报了“成人高考”。
第四年,小李顺利拿到了成人教育本科文凭。那年秋天,他当机立断地又报考了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正儿八经地坐在大学教室里学些东西,才是他最大的梦想。
考研并不像函授那样简单,何况是一所名牌大学?小李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出租屋里复习高等数学,隔壁收废品的一家子吵到很晚才能安静下来。那半年,小李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早晨上班时,在公交车戴着耳机学英语。即便如此,第一次考试依然失败了,距离录取线还有28分。
第二年,小李每个周末到本市一所大学的自习室去学习。时间长了,他认识了一群考研的朋友,学习上的困难就容易解决了。小李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闹钟,每天都不懈怠。
当工友们在业余时间打牌、喝酒、上网打游戏时,小李在自己的蜗居里埋头苦读。
天道酬勤。今年小李超过了录取线,在4月的面试时导师被他拼搏的经历感动了,当即录取。用了7年,小李终于告别了车间,走进了心仪的大学,成了一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研究生……
身边这些鲜活的故事让我感动,我们的工作环境可能有“好坏”,但只要你有梦想,敢于脚踏实地向着梦想冲刺,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的骑士!
付体昌,爱写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