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时候。爸爸的电话打了过来,接通后传来了哥哥的稚嫩声音。
“小姨,我跟外公在走亲戚。”他开口道,语气里充满得意,“外婆不听话,她不乖,她留在家带弟弟。”
“这样啊。”我看了看正在写作文的小朋友,稍稍犹豫后还是决定出教室,在门口与他聊一会儿。
“那你是很乖才可以跟外公去咯。”
“嗯,我很乖。”他那小孩子才有的萌音,让我油然生出一种想抱着他捏他脸的渴望,“我上课也很乖。”
“好孩子就是要乖乖地上课,乖乖地听老师的话。”
“小姨什么时候回来?”小孩子谈话总会随时转换话题,你总需要快速地跟上他的节奏。
“我啊,大概星期一或者星期二。”我以为他这么问只是没话找话,类似于“你吃饭了吗”的打招呼,毕竟他只有3岁半,常常都是父母打电话来时,让他给我打招呼,然后他在别人教的情况下,胡乱问我两三句就快速逃离了。
结果,他立即说:“小姨给我买东西。”
我愣了一下,原来这小家伙已经学会了有目的地问问题了啊。
“好啊,你想要什么?”
但是他并没有说出什么来,只是又重复了一遍“小姨买东西。”
我向教室里看了看,小朋友心不在焉地写着,想着自己打太久电话不太合适,便叫他让外公接电话,叫了好几遍他才把电话给了外公。我只为爸爸是有事情要告诉我,结果他却说:“哥哥说想你了,就给你打电话了。”
原来是哥哥主动打电话来的,也并不是真的要我买什么东西给他,是因为他想我了。
之前妈妈也和我说过她和哥哥的对话——
“外婆,我都想小姨了。”
“那你打电话给她吧。”
“但是我不知道电话。”
一直以为这是妈妈说着玩,抱怨我太久没有回家,连不太懂感情的小孩都想我了。结果不是,是小孩真的长大了。
我是看着哥哥在大姐的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然后出生,给他洗屎片尿片,洗拉了粑粑或者吐了奶的衣服,抱着他给他喂奶,简直像我生的一样。
太久不见,会生出一种妈妈想孩子的思念出来;看见别人家的小孩,会立马在脑海里回想起他的样子;会经常翻看他的照片。
人的感情有时候还真的和血缘无关。另外一个侄子,比哥哥小一岁,说实话,大眼睛的他长得比哥哥乖巧,可是因为没有长期接触,我对他的感情不似和哥哥那样。这让我想起了我、姐姐和外婆。同样都是亲外孙女,我和姐姐也是一母同胞,可我们和外婆之间的亲密程度还是不同的,姐姐和外婆比我和外婆要亲昵许多。并不完全是我内向的原因,外婆对我也格外的“礼貌”,最主要的还是姐姐是外婆带大的原因吧。就像我现在看着哥哥长大,而不时常接触弟弟,我会更多的把哥哥当做“自家的孩子”,而弟弟是二姐家的孩子。
同样,小姨和二姨对于哥哥来说,大概也是一样的吧。不然为什么,他想的是小姨,要打电话的也是小姨呢。
我不由得想起了很多把孩子留给自己父母甚至其他亲戚带的父母们,那种隔阂多少还是有点的吧。
感情都是相处出来的,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