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一种优美的语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锻炼写作能力,就是要用好这种语言,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在这其中,有很多要注意的方面,但是其中有一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修辞手法。对于喜欢或者说需要阅读大量中文著作的人来说,总是能不期而遇一些让我们眼前一亮,赞叹不已的词句,其中修辞手法可谓“劳苦功高”。我们从小学开始,经常被要求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子、段落或文章,就有很多使用修辞,从而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的例子。我一直在想,自己写作,需要让自己的文章有怎么样的风格?每种修辞都有不同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帮助你形成自己的风格。今天就特意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我希望把文章写得通俗、精炼、生动、有韵律,那么可以使用到的主要修辞手法就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双关等,那么这些手法都具体有哪些作用和经典案例呢?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或抽象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如冰心的《泪珠与珍珠》中的“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夸张可以把要表达的事物某一特点突出出来,让读者印象深刻。比如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例如《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修辞用得恰当,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修辞手法都有是文章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以后要尽量多练习使用,每次多一点点,直到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