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想做些高大上的饭,最不济也该在中秋节的晚上蒸个蟹、做个四喜丸子之类的,怎奈小长假的第一天就连累了手指,即使是现在看过去,也是紫红得有些可怕。可想见,被橱柜门砸下的那一刻,老猫痛成了什么狗样。
只是,老猫看着已买好的各色食材,终究舍不得浪费,只让手指头歇了一天,便叮叮当当的做了起来。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尤其还是个惨不忍睹的结局。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离老猫家很近的某个角落里,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家西安肉夹馍店,以老猫并不十分专业却也有些挑剔的舌头品鉴,确实与大西安的肉夹馍味道一般无二。为此,老猫还特意观察了这间店品的厨房(烤馍的炉子和炖肉的锅子就在门口),馍有些硬面火烧的感觉,应该是半发面,而肉呢,油亮夺目,肯定是用了大量的香料和老抽、冰糖等上色了。同时,老猫用了某APP查阅了不少腊汁肉和白吉馍的做法,自诩得了真传,睡了个长长的午觉后,便胸有成竹的做了起来。(事实证明,老猫还没有开肉夹馍店的功力)
爱之却求之不易的肉夹馍
第一步是发面。向来崇尚少许、适量、若干的老猫根本就没管什么比例,撕开酵母粉包装就撒了起来,想想火烧大多是硬邦邦的,还特意少用水,扔进碗里慢慢发酵了约莫1个小时。
第二步是和面。发酵到恰到好处的面,手感棒极了,既有些软,也有些硬,韧性十足,于是乎老猫兴奋的揉了揉面,一分为二,做成了两个饼。(失败的伏笔)
第三步是烤馍。猫妈曾说过,饼越是厚,约是该用小火,再想想那家店面的烤馍炉子,老猫把火调到了小火,开始了烤馍之旅。当然,经验不足,各种失败!
第四步是卤肉。这是早在发面、做馍坯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将上好的带皮五花肉焯水去腥去血,备好各种香料(包括但不限于八角、香叶、花椒等),辅以冰糖、老抽、盐等,然后放到砂锅里炖了三个小时。肉做的倒是恰到好处、极其成功的。没了好的馍,白瞎了好的肉。可惜!可惜!可惜!
失败总结:1、馍的厚度是要有一些的,比如和老猫手指差不多厚,但是不能太厚,否则真的会烤成两块转头的,可以用来防身的那种!2、烤馍时一定要少翻动少翻动少翻动!重要的事说三遍!若是发现馍未烤好,就不要翻面了,让它接着再烤个几分钟!3、不要觉得教程里做馍坯的手法就是为了花哨好看,那可是中原人民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先用擀出个瘦长条,然后,卷起来,耸立,下压!
随便说一句,烤馍以及最后切馍夹肉都是考验手指耐热程度的,做个肉夹馍,老猫手指头已经熟到可以吃了!
再说说还算成功的辣子鸡
先说败笔。
成功中的瑕疵一、鸡肉块有大有小。因为鸡块首先是要炸过的,鸡块大小不一使得炸的过程很难控制,小的鸡块都糊了,大的鸡块还夹生。老猫的补救办法就是在炸的过程中尽量将大小差不多的一起下锅。
成功中的瑕疵二、红尖椒有些少。还是那句话,老猫向来信奉中餐的适量、少许、若干理论,所以在购买食材时买了十个小鸡腿和两包干辣椒,而且因为猫爪子受不了辣椒的刺激,没忍住疼,还留下了半包。
成功中的瑕疵三、木有炒花生。在做之前,老猫想的是,反正有芝麻,芝麻和花生香到了一起,味道一点都不和谐,干脆就选择芝麻,省了炸花生的辛苦。毕竟那个油温,一个控制不好,花生就黑如炭。
当然,最后的成品看起来还不错,老猫动作稍慢了些,仅仅抢到了两块肉,一尝,嘿味道很是鲜美呢。遂将步骤写给大家:一、鸡块切好用盐、胡椒粉、料酒、海鲜酱油腌制1小时以上;二、炸鸡块,一定要复炸一次,否则鸡肉既不熟也不脆;三、先炒辣椒和香料,炒出香味时放进鸡块同炒;四、撒入芝麻,翻炒几次即可出锅。
插播一句重点:要相信食谱的重要性!
最后,让我们红尘做伴,吃得肥肥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