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探究性学习指导之分析教材

这个课题如何做?我认为第一步就是锁定研究的文本,进行素读,进行分析。怎么分析呢?

以我研究的专题《骈文经典探究性学习指导》为例,我在教学设计前要做如下工作:

一、整合教材

即把7一9年级古诗文中所有的骈文抽出来,放在一块。即初中应学习的几篇骈文一一《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陋室铭》组成一个新的单元作为复习的对象。然后根据骈文的特征,再进一步素读分析。

二、分析教材

把这几篇文章,读几遍,读明白文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啥这样写。然后分析:

1.文本中有什么

一篇经典文章其中的资源是丰富的,其中有些可用来教学,有些不能用来教学。用来教学的有些适合于新课,有些适用于复习。如果是一组文章这些方面就更需要分析。这组文章的共性和差异在哪?

比如前面说的三篇骈文:两书一铭。

两书相同处极多:

①同是书,书中同以写景为主,写景的方法同中有异。

②同思隐,只是陶已隐,吴想隐。作者们的思想是消极避世。

③同是四六文,语言整齐,句式对称。

但三文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同为书,形式上句式整齐但不押韵。《陋室铭》则是明显的韵文。前两书以写景为主要内容,后者仅以写景为陪衬。

陶弘景写美景,表明沉迷,意在拒绝;吴均写美景,表明流连,意在邀友。刘禹锡则是“陋"中作乐,自比古贤,意在表白和抗议。

2.教材要求我们教什么

《陋室铭》编在新教材七年级下以“修身正己”为主题的第四单元,以学选材为写作指向。

两书属于新教材八年级上以“美景依然”为主题的第三单元,是复习写景的材料。

所以关注写景,感受情怀应该成为学习这三篇骈文的内容要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小到大,人们听腻了道理,特别是大道理。所以,希望通过给员工讲道理来解决问题,是管理者的无能。 闲聊时,一个朋友谈...
    丁华秋实阅读 775评论 0 0
  • 01 文化就如人之禀赋与素养,一方面源于天性,一方面成于教化! 企业文化亦如此,初创时已经形成,只有辉煌与没落,却...
    bd33eb86e1f9阅读 498评论 0 4
  • 一无所有孤独地行走在这充满恶意的人世间,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拳头、牙齿、干裂的皮肤和孱弱的躯干
    憨憨爹阅读 137评论 0 0
  • 王耀只是一个普通人,但自从一个叫胡天的人的出现让王耀蓬毕生辉、大出风头。一天,胡天对王耀说:我这几天要回武...
    洗萝卜阅读 3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