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镜头拉回到11月11日购物狂欢节23:59这一刻,我正手忙脚乱地确认购买的每一件物品都购有运费险,以确保可包邮退货,然后才急急忙忙地确定支付。完了之后看了下时间,嘿,还差十秒我就用不上这些购物津贴了,最后还是给那2135亿交易额贡献了小小一笔。
今年的双十一宣传推广无疑比去年来得更加猛烈,首先是在11.11前半个月开始就陆陆续续收到各大店铺发来的信息,然后就是上淘宝进行组队PK,用能量、积分换津贴,整点分发红包等等手段进行推广,噱头十足。也成功地让我这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在最后一分钟内掏出钱包。
最近几天,双十一买的快递已经陆陆续续到家,拆开包裹,十有八九与自己想象中的货物千差万别。失望之余找原因,思考了片刻,认为自己还是双十一的噱头被带跑了。所买之物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吗?
不得不说从众效应真的是一个中毒性传染性极强的客观存在。事实上我在双十一白天天依然非常地淡定,因为事前并没有觉得自己平时缺什么,购物欲望不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当淘宝总是在提醒我我的购物津贴快要失效了;当朋友圈纷纷晒单;当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热议“你刚刚买了什么?”,那一刻,我感觉似乎我不买点什么就吃亏了。
然而现在反过来看看我的购买行为及数据都表明了我并没有真正发自内心、切合需求地去购物:1.最后一分钟才完成交付,过程犹豫,最后冲动大于理智。2.一定要购有运费险,对选择的货物没有信心。
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信息大数据时代让我们身边无可避免地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套路”、“假象”,在做出决定之前,先问问自己两个问题:1.这个你真的需要吗?2.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