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笔记——为

“为”是个很“书法”的字儿,它的正体字——楷书的轮廓特点大概是个三角形,或者说主体结构是个正三角。它不是矮个子,大概是170CM左右,中等身材,而且是很有个性的体式,特立独行地站在那里。

楷书就是调和矛盾

首点写成挑点,指向长撇。长撇在书法中给了它一个专利——“为字撇”,这个撇的特点在于前半部姿态独特变化,前半部要微向外隆起,在行草书中这个特点更加明显。

为什么要外向隆起?因为“为”字的其他笔画走向大都是左下,通过长撇的反方向隆起,平衡化解快要倾倒的危机。好比谢顶发型的处理,几缕长发从一侧边缘向中央高处伸展布排,而另一侧一般会有另一组逆袭。

​一个字中存在多组矛盾,彼此依存,互为存在,矛盾双方互相对立,却为同一个大局共同服务,对立之中目标却是同一。写楷书就是要把矛盾调和到平衡状态。境界提高以后,还要创造矛盾,让“矛”略有优势却又不具备压倒势,“盾”可守但需忍耐坚持,以求稳中之险、险中之和。

欧阳询的传世法帖中,许多字都是矛盾对立统一,有的矛盾很激烈,但绝对可控,像一部都市剧——吵吵闹闹,但生活却更加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另一个关键点是“横折斜钩”的折笔处,要半方半圆,不硬不软,亦硬亦软,这样字形显得端庄稳重和谐。如果凸起个疙瘩来,则是有些多余的,气鼓鼓的,显得烦躁一些。

再一个注意点,是四个点的第一个点,最好挡住长撇的去路,长撇锋芒放纵之势,要依靠首点化解平衡,这又是一对矛盾。

“为”字的行草书,古碑帖中写法不少,但法度是一致的,风格可以随心所欲。

手腕松软一些
更松一些

但是,行草书没有楷书的基础,恐怕会流于漂浮,楷书没有行草书的基础,也许会陷入僵死,这都是“矛盾论”的出发点。单一的、绝对的看待书法、埋头临帖,很可能事倍功半。结构的处理,笔法的设计(姑且称作设计)都有同一的道理,书法的深邃,也许就在于它蜿蜒地通向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处,终会抵达心灵的宁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欧体楷书间架结构习字帖》精读笔记 书名:欧体楷书间架结构习字帖 作者:柳溥庆、柳伦 编 出版:北京出版社 来源:...
    俞逸阅读 8,930评论 0 21
  • ​ 一 最近,我在留言里看到一个很好玩的故事。 一位读者吃饭爱吧唧嘴,因为怕女友嫌弃,所以约会从来都小心翼翼,半年...
    新世相阅读 5,378评论 5 25
  •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生查子——...
    磊叔阅读 3,490评论 0 0
  • 北京又下雨了,这雨下得好痛快,不仅带给喧嚣的北京城一个日夜清凉,也凉到了我的心里。 不知为何,总是因一人之不喜与不...
    me挥之即去阅读 3,153评论 0 1
  • 第一章 和亲 “小十四,北离八个皇女只有你还未嫁未娶,此次和亲之事……那西陵三皇子身份倒也配的上你,你认为如何?”...
    君子清阅读 3,1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