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促进结构转型的中国南南合作

中国在独立非洲出现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与不结盟运动团结一致,修建重大基础设施,如:坦赞铁路
  •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追求有选择性的投资和更加有力的外交拓展
  •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代表了一种可替代西方的选择

中国南南发展合作的独特之处

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为154美元,低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三的出口是初级的或加工的农产品。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利用其比较优势,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专注于“中国拥有什么以及最了解什么”

OECD-DAC的“非捆绑式援助”原则将援助和贸易分离,不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到发展融资,变成了“单方面的赐予”。

中国政府在《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中指出,中国从不将对外援助和发展合作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而是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这一合作的概念价格援助与贸易连接起来。

针对中国在非洲和其他大陆实行“新殖民主义”批评的回应

国家的进口-出口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的自然因素和要素禀赋的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中国-非洲贸易模式所做的正是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而并非任何有意为之的外交政策的结果。

由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各国之间具有不同的禀赋结构。随着非洲国家继续积累其要素禀赋,即人力、实物和金融资本,其出口结构将会转变和升级。
经验显示,与单纯的援助相比,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是增长和减贫更强大的推动力。中国的贸易和援助相结合为非洲的物资和商品提供了需求,同时也提供了投资机会和就业岗位。

中国对援助的定义不同于OECD-DAC的定义,因此直接的比较是无意义的。

中国没有对外援助法律,对外援助的官方/法律定义不清晰。中国政府应当认真考虑起草一部对外援助法来提供清晰的理念和依据、一个更广泛的公民参与基础、适当的制衡、更多的监管与评估以及更清楚的问责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谁,你是谁,我们是谁。曾几何时,扪心自问,懵懂之间伤了多少善良的心。沧海依旧,巫山不改,浮沉之间乱了多少尘世的...
    放手未来阅读 609评论 0 1
  • 每天这条狗都躺在路中央晒太阳,来往的游客逗他,无动于衷。 拍照,会厌烦的把头歪到一边去。 这种景区里长大的老狗狗,...
    夏司令的后花园阅读 385评论 0 0
  • 秋蝉追随到中秋, 雨要干涸雷将收。 天高云淡秋虫唱, 恰似春日无忧愁。
    那年五月阅读 258评论 0 2
  • 想拥有气质你甚至不必花一毛钱,只需注意自己的脾气、端正自己的品格、净化自己的思想、充实自己的内在,无形之中,你的谈...
    湖南籍心旷神怡阅读 127评论 0 0
  • 熊本熊是日本熊本县政府的营业部部长兼幸福部长,一经推出之后迅速走红,成为了一代“网红熊”,走到哪里都有粉丝包围。而...
    有宠阅读 6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