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圆月挂空中,光晕四散。月光透过纱窗洒向被窝,我身旁的姑娘已熟睡,恍如白昼。很久未见这样圆的月亮了,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喜欢在月圆之夜在树下乘凉,约几个同伴,手摇蒲扇,唠唠家常。

        我还是喜欢在深夜写故事,这次我要写的故事,灵感来源于托尔斯泰的一句话:“  All happy families are happy alike,all unhappy families are unhappy in their own way.”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孩子的教育取决于家庭的价值观。最近接触到很多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去读书的小孩,打工或者去学徒。十五六岁,本该在课堂接受知识的年纪,过早的踏入了社会。这一点,以城市和农村为对比。城市里的小孩没有考到高中,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去技校或者“买”高中。农村的家长,小孩没有考起学校,以成绩评定小孩,剥夺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孩子在这种教育环境中失去自信心,也不愿意继续读书。他们给自己贴上了标签,我成绩不好,不会读书,要去打工,尤其是女孩子。我从最开始的竭力争取劝说小孩读书到后来的顺其自然。

        我不是他们的父母,我做不了主,读书是自己的事情。我能做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力给孩子一个机会,给父母敲一敲警钟。

        当电话挂断的那一刻,我突然间很痛恨自己。我为什么不是一个有钱人?如果我是一个有钱人,我掏钱让孩子读书,而不是听着他们想要读书的声音因为“穷”而渐渐消失,最后屈服于现实,将知识拒之门外。

      人是在对比中长大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比中,胜利的人自信,失败的人自卑。这个或许就叫现实吧。我们活在现实中,在欲望与良心之间挣扎,这场战斗一旦打响,便一发不可收拾,结局不管是谁赢了,都不会是最强者。

        惟愿中国的教育更加公平。

        晚安,孩子们。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