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卡片0022 | 库伯学习圈:多维度跨场景应用

「天马知识卡片」的第22张知识卡

制作来源:来自化书成课的培训内容

其实在之前的拆书帮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相关「库伯学习圈理论」

这其实具体描述的是「经验学习过程」,基本是由四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

这个循环的结构非常类似于PDCA行动模型,让学习者可以自觉自动完成反馈与调整,循环自我的学习过程,并在体验中认知。

在去年刚刚接触到「库伯学习圈理论」,根据当时的自我经验只能停留在第一阶段——针对于经验的反思以及观察。

在经历了这段时间的培训内容以及学习方式转化以后,自己的重点区域在于左半部分。

如何从具体的案例中提取有效的实践步骤?
在步骤落实中需要避开的误区,或是注意的重点?

[2019][C0022][模型卡][化书成课.库伯学习圈].jpg

1.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如何提取的方式还是要回归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库伯提出的这个理论,强调重视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这样,即使每个人存在差异性,但只要选择合适自我风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学习方式,同样可以构建出最终的知识体系。

所以,四象限针对的是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那么在进行HOW步骤提取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调动起不同维度的功能感官应用。

比如,有人习惯于运用思维导图Mindmap,这其实只是Thinking Map中的一种。

图片来源于网络

2.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度

在实际过程中,不论是分享、还是培训,都很容易在刚开始进入一个误区:没有站在实际发生人物视角去解决问题。

在和其他人交谈交流的过程中,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普遍的。

如何做到应用时真的降维或是用户视角,其实还是需要「构建场域」,或者是「用户画像」

类似于美剧犯罪心理一样,把这个场景中的主人公的基本信息还原的同时,还能够把一些小动作、潜在心理推敲出来,并快速验证。这样才能找到学习分享时不同人的「痛点」

只有做好用户画像,才能找到精准用户。

这一句话其实不仅仅只是针对于新媒体,对于传统行业、自我学习发展都有同等重要的效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咕咚咕咚。” 大口地喝完今天的最后一杯水,萧圆圆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了。 萧圆圆,人如其名,是一个圆圆润润的,白白...
    白菜文阅读 1,807评论 0 0
  • 1 基本概念2 研究现状3 C-Value、D-value方法详解4 算法实现 1 基本概念 C-value、D-...
    艾剪疏阅读 12,907评论 3 2
  • 每个女孩都曾是天使 她们也曾在九天与云朵嬉耍 她们也曾在踮起脚尖在彩虹上起舞 她们也曾在银河...
    素念遮眸阅读 1,449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