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教师一起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班里一直有几个问题学生使我和任课老师都很头疼,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特别不好:坐姿不端、上课迟到、时常瞌睡、作业不写、字体潦草。反复教育与沟通还是没有明显的成效,每次与家长电话沟通都很配合,但总能感受到电话那头的无助与困惑。干教育真的是个良心活,必须用心、用脑去做每一件事,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个决定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因为我们肩负重任在身,内心不仅要充满爱,更要胸怀宽广,带着满腔热情、细心与耐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在前行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问题和烦恼,但又有哪个成功人士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中成长起来的呢?所以我不能气馁,更不能灰心,要牢记自己的那份初心,勇敢追梦!
教育事业离不开家长、老师与孩子的共同努力,家校合作在当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呢?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学校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儿童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有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学校,只关心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严肃的事业,身为老师必须对孩子严格,这是我们的责任。正因为相信孩子能做到,老师才会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标准,为的就是让孩子做得更好。老师的严厉,本质上是爱孩子的表达。还记得电影《老师•好》中,那个严厉到苛刻的苗老师吗?他动手抹去女同学的口红,他罚抽烟的男同学站一整天,他没收了“武侠迷”的所有小说,他把“小混混”赶出了课堂……如果换做今天,这个老师可能早就被投诉、被处罚了,其实这部电影很值得每位家长和孩子一看。老师在教授孩子知识的同时,也在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老师本应更有权力管教孩子。好老师的关键不仅在于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把孩子塑造成为更好的人。
老师未必完美,但想让孩子上进,为孩子着想的心,一定是最真诚的。家长支持老师,就是支持孩子的成长,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关系,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正因为互相信任,才能互相成就。请善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那些为了孩子好的、对孩子严格要求的老师。教育需要静待花开,请给老师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