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八卦心,一双近视眼,我是八段锦。
又有一个明星说“我愿意”了。
张雨绮第一次闪婚是在她的前男友突然和别人结婚以后,并且因为先生的丑闻事件匆匆收场;这一次是和一位新婚两年就变旧婚的金融从业人士,而公布吉日的当天刚好是导演前夫的生日。
难怪有人说,但愿这是“最后一次任性”。
而更多的是赞叹:有一种女人不会被婚姻毁了。当然喽,婚姻哪能毁了她?她毁了婚姻才对嘛……
白头偕老、永不分离那是寻常百姓的戏码,作为一个明星,一次都没离过,或者离了却不肯结了,岂不浪费了倾国倾城的美?
但还是忍不住咸吃萝卜淡操心,这回这个男人到底靠谱不?
其实靠不靠谱又有何干?她是明星哎!不靠谱还能不能有离了再闪的资本才是重点。
可别一激动就拿她当榜样。普通人想要任性,要好好掂量一下自己够不够条件。我说的条件并不是美貌和金钱,完全是指心理素质。
一般的中国女人能像张雨绮一样,说句“我愿意”就“咚”地一下跳入婚姻,再说句“我愿意”就“嗖”地一声闪出婚姻吗?
岂止是婚姻,只要牵扯男女问题就得慎之又慎。
1、田小娥的时代
张雨绮演过《白鹿原》里的田小娥。在这部男性为主导的小说里,小娥勉强算得上女性里的主角,另外一位是白灵。
一个是“不正经”的女人,一个是正经的女人,最后却都死在男人手里,她们唯一的共性是不肯轻易臣服。
陈忠实先生显然见识过人性,且背负着作家沉重的责任感,因此未老先衰,满脸皱纹都像被刀刻过一般。
老先生仅凭着角色设置就能很清楚地交代出女人在那个年代里的地位,看了故事就更加无语了。
田小娥的第一次是嫁给老举人做妾,婚姻里满是不能言说的羞辱,所以轻而易举就被年轻的长工黑娃引诱。
谁知阴差阳错,田小娥和黑娃真的成了夫妻,而且比书中任何一对其他夫妻都显得更有生机,深情款款。
可见她并不是成心不正经的女人,只是自然的生命力还没被彻底封杀,不肯对封建礼教老实地服从罢了。真遇到合适的人,她也会好好地爱。
可惜好景不长,黑娃为了革命出走了以后,小娥先是想救黑娃招来了潜规则,小娥还要叫一声“叔”的乡约鹿子霖。为了生存,小娥从了;
接着是光棍的威胁和骚扰,鹿子霖教小娥怎么戏耍他。骚扰者成功被家法处置了,但被骚扰者小娥也一样没逃过。始作俑者鹿子霖还要摆出伸张正义的德行当众抽打她,比谁抽得都狠。
最后,小娥是被自己的公公鹿三亲手杀死的。偏偏这个鹿三是一个有道义的忠仆,并不是坏人。
好人若是把持着有问题的正义和道德,原比坏人更难以反抗。
小娥这个人物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陈先生翻阅过西安各个县城的县志,节妇那一摞令他极其震撼:“张王氏,李刘氏,何许氏………”几千个节妇,为了遵守父权、夫权、族权,就那么自残了一辈子。
最后,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留下。
“生得痛苦,活得痛苦,死得痛苦”,是那个时代女人的命运;
男人不会有错,错的永远是女人;若男人真犯错了,女人就更是错得离谱,是那个时代的逻辑。
女人一句“我愿意”轻如鸿毛,是那个时代没机会说出来的话,说了也没人听。
2、张雨绮的时代
几十年过去了,女人们可以自由地“我愿意”了吗?
就在听到张雨绮结婚的消息之前,几个好朋友正好聚在一起闲聊。男同学说,男人在社会上即便有啥其实也没啥,不过就是逢场做戏,女同学们都不必太认真;
女同学们当即反问,若是女人也这般逢场做戏,老公也会不介意吗?男同学立即说那可不行,毕竟男女不同,社会就是如此嘛。
男同学为之辩解的并不是自己,他本人倒是个忠于婚姻的好男人。但连他都说社会如此,大概是真的如此。男女离真正平等还差着好几千年的价值观呢。
虽然明星任性地结婚、离婚,观众可以一片叫好声;明星夫妻玩开放式婚姻,大家好像也见多识广的样子。可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呢?
上一篇我写的孝道,尽管已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是被说成是倡导了“以利益为导向的优胜劣汰”,完全搞不明白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对旧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抱着一种“一统江湖”式的恭敬和盲从,只要谁敢斗胆表现出一丝不够顺从的姿态,马上就能招来暴风骤雨式的道德评价。
这些人未必是坏,但他们的眼光和嘴巴可比鹿三的刀还锋利,能把无辜的人也变成“小娥”。但这也不算什么。
某位名导的夫人,曾经很得意地应对老公潜规则的传言,说反正老公是男人,如果女人们愿意扑,那是她们乐意吃亏,她是不在乎的。
完全是大太太附体,身为女人轻贱起女人来更是毫不留情。若是女人自己都还是这么一套老观念,才是真让人失望了。
在传统里,女人必须要结婚;婚姻首先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从一而终才算得上幸福,为了快乐而结婚完全是疯子。所以女性被催婚、被要求结正确的婚、离婚会遭人歧视。
大多数普通的女人,生活在这种气氛里,很难有自由的勇气,也不会把婚姻当做一件很轻松的事。
一个人能够从婚姻中受益,固然取决于自身的个性,但生活环境也很重要。社会评价、周围人的看法都会影响到婚姻。无法不受影响,还是不能想“愿意”就“愿意”。
心理学家贝拉·德保罗写过一本书《选择:单身人士如何在受到传统污蔑和轻视的情况下依旧快乐地生活》,论证了很多单身的人也是快乐的。
比如修女,如果有彼此作伴,关系亲密,不需要婚姻也能过得很好。人生的选择本来就可以多样化嘛。
研究者也发现,最开心的就是婚礼前后,一般人都会出现短暂的快乐高潮,但之后的满意度就各不相同了。对某些人来说,婚姻是美妙的情感;但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婚姻反而会拖后腿,降低幸福感。
婚姻本身并不是快乐和幸福的必要保证,只有合适的婚姻才是。最幸运的就是找到了性情相投的人。
除了被过高估计的金钱和美貌,想要拥有婚姻来去自由的权利(并不是随便的意思!),重要的是拥有正视自我、围绕自我真实需求去选择的底气,不被貌似正统的陈旧观念死死捆绑。
时代在发展,可女人的顾虑依然还很多。滋养新女性的时代,真正到来了吗?
也许,春天已经不远了?
为自己而活还真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