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的诗,发现有些诗歌写得特别浅显却又别的有韵味,生活中所见所感,处处都充满诗情画意,比如去找个朋友,路上的旅途见闻都成了诗:
寻胡隐君 (明)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一个美丽的春日,诗人去寻访一位姓胡的隐士,一路上风景美不胜收,坐坐船,看看花,不知不觉就到朋友家了。多么愉快的旅行啊!
读这首诗,很容易联想起唐朝诗人雍陶的一首诗:
访城西友人别墅 (唐)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雍陶(约789~873以前),晚唐诗人。这首诗歌说:过了澧水桥西,狭窄的小路弯弯曲曲,走到快中午了还没有到你家。本来行程有点苦,但是有趣的却是,这里家家户户的房子很相似,到处都种着枳壳花,摇曳在春风里。笔峰一转,心情由低落而突然欣喜。
读到这里,大家是否想起另一首小诗呢?我在小学时是学过的:
三衢道中 (宋)曾畿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首诗写的是一次山中旅行:初夏梅子黄的时候,天气一直晴朗,诗人划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处,又走山路。一路浓荫遮蔽,风景宜人,和来时没有区别(可知此诗写的是返程),唯一不同的是,多了几声黄鹂的鸣叫。其实,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旅行,绿树、鸟叫,这算什么稀奇的?可是在诗人的笔下,却是如此可喜、可爱。
说到底,这几首诗里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花花草草在生活中本就随处可见,可是在诗人的眼里,一切都充满了意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还有就是感受美的心灵。如果再要补充一下的话,应该还有一定的知识吧。曾有段子说:一群飞鸟掠过,孤陋寡闻者说:哇,好多鸟!而王勃则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是个笑话,但是也说明了,要想写出这些通俗易懂却又脍炙人口的诗,没有文化底蕴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咱们这些普罗大众来说,写诗不易,多读读诗,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吟咏一二还是可以做到的。
美丽的风景在路上。更美的是,面对如画江山,能够想起那么多优美的诗词,来为旅程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