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杰 2020年7月30日晚
今天学习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本举老师的讲座《教学反思与微专题研究》,讲座中刘老师结合一些实例深入、透彻地介绍了教学反思过程中的一些途径和方法,给我带来很大启发。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刘老师本人的成长历程也很好的说明了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刘老师从“如何查找教学中的问题”、“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如何通过反思解决问题”、“成果如何提炼”这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讲座,内容实用、具体细致。他还给大家推荐了一些专业的杂志和书籍,并解答了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和成长有很大帮助。
刘老师讲到教学反思更多的是一种灵感,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瞬间的灵感,记下来、深入下去并解决它,最终形成成果。关于这一点我有很深的感触,去年十月份我们县城的十几个教师跟随教研室的胡新颖主任开展了代表课活动。在活动中每个人选一节自己拿手的课,到各个班级去讲,每讲一次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接受情况以及听课教师的建议改进一次教学,一直到把所有的班级都讲完为止。这样下来,相当于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改进和反思的过程。但我们很多老师虽然能及时的调整讲课思路并修改课件,却没有人及时的写出反思,灵感没有被及时抓住。后来胡主任强制性的要求我们写出每节课的反思,并写出最后的总结,整理成文本交给她,我们才开始了艰难的写作过程。对于多年不阅读的理科生来说,写作简直是难于登天的事,但在压力的催动下,我们最终写出了系统的文本材料,最少的一万五千字,多的达到两万多字。事实证明,不是我们没有抓住灵感写反思的能力,而是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从那次事件以后我就开始了阅读和写作,坚持到现在,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
结合专家们的经验和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我认为要做好教学反思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深入剖析,这背后离不开较强的教育理念做支撑。有些教师写不了或写不好教学反思,其根本就是缺少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就教师而言,提升自身教育理念的途径很多,其中坚持勤于阅读是关键所在。多读教育名家名著、教育科研类图书以及能提升自身修养的书籍,最终能使教师终身受益。
二、留意细节,发现需要反思的教育事件
留意日常教学的细节,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问题、书籍的阅读中寻找需要反思的问题,及时抓住它并深入研究下去,最终形成教学反思。
三、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不迷信于“教参”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讲自己就怎么说,所写的反思容易被人接纳,但如果习惯于这种思维方式,缺少了批判性思维,就不利于教师写出比较深刻的反思。在教育反思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建立起批判性的思维,以独特的视角分析、反思我们看似正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写出能引起人们心灵触动的深层的反思。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写教学反思,会使教师对他人或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理性分析与反思,不断丰富和补充教学实践知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