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典文学,大家想到的是什么?
“哇!古典呐!牛!”
“什么?古典?太遥远!”
“经典吧应该是!”
“常人接触不到,得大家才能欣赏吧!”
大多数人听到古典主义这四个字,第一反应都是这是一个距离很遥远很高大上的神物,我们应该捧着,甚至虔诚地鞠一躬。几个月前,我也是个将之神化的“俗人”,当然现在也没高雅到哪儿。
后来有一次无意中接触了鲍鹏山老师的一本作品《中国人的心灵》,起初看的时候不觉高深,充其量是本打着研究文学旗号却说着学术在美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满屏尴尬,只想着他的自相矛盾,可是随着深入阅读,我却看到了历年历朝文学史上的血雨腥风。里面的一些理解也让我茅塞顿开,就连以前觉着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文字,嚼着嚼着便有了味道,它就像一盏牵引我前进的河灯,在我的古典文学之路熠熠发光。
今天,我就来谈谈算得上是古典文学界的大仙《红楼梦》,说起红楼,不由得想起宝黛爱情,可光说宝黛爱情,那我还有什么新意呢?前人之述已详已,我就不赘述了。我来说宝玉与宝钗,金玉良缘。其实呢,宝玉对宝钗跟宝玉对袭人是一样的感觉,图个新鲜,要说没有感情不免显得贾宝玉有点假,可谈起感情,又显得贾宝玉有点迂,这不仅是情感上的迟钝,也是人品上的腐乱,老实说我是看不上宝玉这种小公子心性的男生,合着就因为他敢于挑战世俗,敢于突破封建伦理,我们就应该一味夸他清灵通透?这不是现实版的官僚腐败子弟吗,仗着有权有势,为所欲为,得到后呢,又是随意践踏,这不仅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更是对人格的侮辱,我们可能自幼接受的教育就是,宝玉是个小孩子啊,不懂事啊,他的做法啊,正是一种对封建主义的反抗啊,可我读出来的却不是顽皮,而且玩笑。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提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其实吧,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宝玉这个孩子当初看到宝钗的时候就是这种心性,宝钗怎样怎样大家闺秀,长得怎样怎样好看,可结了婚之后,宝钗就像成了一个烫手山芋,宝玉又追忆起黛玉的好,而此时黛玉也香消玉损,我想宝玉当时的痴呆只是作者为了不让主角人设过于坍塌。他又何曾不是现实版的胡兰成呢,辜负了黛玉,爱情其实是一件很脆弱的东西,两个人如果都不细心呵护,爱情是不会开花结果的。借用马伊琍面对文章出轨消息的回应“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这一点,像极了《飘》女主斯嘉丽的样子,斯嘉丽一直以艾希里为信仰,把他当做那个爱而不得的理想目标,知道遇到了白瑞德,才明白何是真爱,可是因为一次又一次地无视白瑞德对她的好,又丧失了追求真爱的机会,作品最后的那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也算是有了一个很好的期待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有些离题了,古典文学,《红楼梦》是一个典型代表,有时候读透一本书,也是人生的一次新的冒险。其实,我们过于囿于先人大家对一些文学作品的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都有资格在熟透领悟一部作品后,对之评价,当然也不是欢迎杠精,我们更应该支持有理有据的反驳。古典主义文学再怎么高深也是源于生活,它并不古,甚至我们有时会惊奇地发现,前人留下的印记,我们竟然奇迹般的照着走下去,感悟他们的精深奥妙。
世事难料呢,就往前看吧!
古典文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