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果真能撑起语文的半边天吗?
每次考试,傲居群雄的是语文成绩,和数理化相比,语文简直是“巨人”,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但对于我教过的学生都是这样,每次考试都能让家长自豪。特别是高考和中考成绩一出来,学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高分数。常常听到高三的学生给学弟学妹传授秘诀说:“语文考高分不容易,考低分更不容易。”今年带高一,学生常常夸耀自己语文中考分数高,学生的语文真的学得好吗?是什么让同学们如此自信呢?想必一定是作文得分拉高了语文总分吧!
下面是本次期中考试的作文分:平均得分为42.93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
如果把语文平均得分减去作文平均分42.93的话,其他题目得分为40.99,也就是说150分的试卷,90分的内容得分超不过作文60分的分值的得分。语文的高分就是靠作文催出的“巨婴”。看看下面是一份满分作文,水平如何呢?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
下面是一学生的语文得分,可以看到16分中,寥寥几行作文就得了10分。
[if !vml]
[endif]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带高中,从那时到现在我经历过教
材的三次改变。下面是我参加工作时的语文课本,共六册,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室编。
[if !vml]
[endif]
这套书,是按文体编排的,最突出的特点是阅读篇目和作文练习衔接得很紧密。也就是说阅读篇目学什么,作文就练什么。教材以课文和作文为主体,再加一些活动内容。还清楚地记得,语文篇目里涉及到的历史内容总能和历史教材内容相结合,避免了学生对课文背景的理解的困难,有时还觉得语文和历史教材的内容相互应和,真有点文史不分的感觉。那个版本一学期就一本书,三年6本书,学习时间比较充裕,老师有大量的时间练习作文写作,有时间充分备课,读教参,看优秀课例,时不时还写写书法,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还有一部分老师抽时间考研提升学历。
2004年之后,教材由原来的小本变成了大本,课文篇目变化不大,只是在课本上留了一些空间,学生可以做笔记。依旧是一学期1本,三年共6本。不同的是除了课本,还发了语文读本作为学生和老师课外阅读的材料。
[if !vml]
[endif][if !vml]
[endif]
当时我教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的作文水平可以到《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上发表,只是邮寄不畅作罢。 [if !vml]
[endif]
我把写得好的学生作文要么留稿,要么自己再抄一遍,写好评语,打算作为编订自己学生的作文讲评书籍,以弥补当时资料缺乏的现实,遗憾的是因工作调动没有成行,后来在一次搬家的过程中十分遗憾的丢失了。
之前的2版教材,旧版和新版之间的衔接较紧,教学理念的变化不大,学生学习的时间充裕,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较强,学生的习惯养成较好,考试能力较高,每次考试老师改卷都尽量压分,特别是在作文改卷时最为明显,从来没有满分作文,以便在最后取的好成绩。
2008年新一轮课程改革来了,每学期1本教材变成了2本,三年光课本必修加选修就10多本。
[if !vml]
[endif]
记得2008年在乌鲁木齐参加新课程培训时,有一位人教社的专家说:“新版教材就是要解放老师,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不再是主导,要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教材内容的增加,就是迫使老师讲不完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忆弥新:“文化课老师要向体育老师学习,教会学生如何上篮,而不是自己上篮。”当时听了像天方夜谭,课上不完让学生自学,那搞那么多的内容干什么?
2008年秋季新教材正式使用,学校老师不明就里,教务处安排老师新旧教材结合使用,一学期下来,教也没教清楚,学也没学明白。一直到2010年高考结束后,才弄明白怎么考就怎么教。淡化了拼音、字词、语法等记忆方面的学习,注重阅读与表达的考查。但是老师们依然习惯性的把阅读课文作为教学的重点,其余的什么梳理探究呀、名著导读呀、表达交流呀,难以顾及一域。
教材的编订,往往和其他教材不匹配,比如旧教材上《记念刘和珍君》,那历史教材一定讲中国现代史,新版教材可不是这样,他却讲的是外国史,搞得语文课上还得讲历史。此外,阅读篇目和作文训练联系不紧,使学生在阅读时难以把艺术手法迁移到写作中去。比如高一必修1作文训练的是记叙文,但是,阅读篇目的内容并不能对作文写作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好多学生只会陈述或是叙述,不知道运用描写,更不知道篇章布局与审题立意。
教材内容的增加,无法完成作文的训练次数(8次大作文,12次小作文),常常在作文训练上偷工减料,作文批改注重书写、字数、段落安排等,对作文语言、感情、主题、创新等要求不高。作文训练和不训练没有差距,造成作文写作水平没提升,倒是分数涨了不少,因为在阅读理解方面得分低,需要作文补齐“巨人”形象,慢慢的师生都习惯于作文打高分。
有一年,自治区召开高考分析会议,记得有一位改卷负责老师说,当年新疆高考作文平均分为47,而同年宁夏为42分。从那以后,语文课堂老师重视作文写作的越来越少,抓背诵,做阅读,刷选择的越来越多,逐渐总结出语文考高分的秘诀:拿下选择题,背出名句题,阅读讲套路,作文比书写。但是在课堂上,老师们发现学生不学语文了,上课心不在焉了,睡觉的、看其他书的比比皆是。语文学习的下滑速度惊醒了世人,有无数国人振臂高呼,呼吁重视国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为适应重视语文的呼声,新一轮部编教材又要推出了,这次是重振语文学习的雄风,还是救治病入膏肓的“巨人”,还不得而知。
本来是为提升学生总体素质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却演变成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拼。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生的负担越来越大;在应试教育的比拼下,课外辅导班春笋般生长。学校教学要摆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里求生存。如果上级检查来了,进行的是素质教育;如果是质量检测来了,进行的是应试教育。日日清,周周清,月考,模考考试不断;口号声,活动声,减负,减压压力剧增。
教育改革这篇大作文,何时才能消除虚胖,内练真功,夯实基础,继承传统,布好局谋好篇呢?还需翘首以待。
2019/11/21
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