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叫来费聚,又带着九个步卒来到了驴牌寨。军士看到了驴牌寨人多势众,吓得就要逃跑。朱元璋和众人说“对方那么多人,如果我们现在逃跑的话对方派骑兵出来追,咱们一个也跑不了。你们别怕更别跑,随着我一起到军营里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朱元璋说的很有道理,投降郭子兴本来就是驴牌寨的选择之一。统一了思想后元璋带着这十个人一起往寨里走,很快军营里就出来了两个将领,大声向元璋呼喊“来者何人,报上名来”。朱元璋派人回答说我们来自于濠州,需要与你们主帅谈些事情。两个将领回去禀报,很快就又出来了,请朱元璋等人下马,随他们进去。这个时候他的病刚刚好,下马步行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儿。等到了水边上,费聚看到对面营寨中还是有所怀疑,想代替朱元璋进到寨子里,但是朱元璋却说“今天咱们到这里可以说是荣辱与共,福祸共担,怎么能让你代替我独自承担危险呢”说完以后就带领着大家进了军营。
见到义军首领后朱元璋说“听说您和我们元帅原来就认识,并且还听说您这了的军粮很困难,您的敌人正准备攻打您。郭元帅特地派我来,希望您能加入我们的队伍。如果您要同意就请收拾收拾物资带领士兵一起与我赶往濠州吧。”驴牌寨首领也听说了郭子兴他们打败了元军,声势大振,当即应允,但是又和朱元璋说,红口白牙的口说无凭,希望朱元璋给他留个信物。朱元璋当即解下随身携带的香囊(上解所佩香囊与之,彼以牛辅为献)当做信物赠与对方。对方回赠了一些牛肉,并对朱元璋说“军队出发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请您带领大家先回去,我们这里收拾收拾就出发。”朱元璋有点担心对方的诚意,就留下费聚观察。过了三天,费聚回来了告诉朱元璋确实如元璋所料,事情有变化了,他们想去别的地方,不想来了。
就从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思虑缜密,确实是做大事的材料。兵凶战危,人心变动,绝对不能仅凭对方一句应承的话就轻易相信对方。如果朱元璋相信了对方的话,没有留费聚在对方军营中等待,那就不会在第一时间得到这个信息。等再过几天对方都走了,这个事情就彻底没戏了。朱元璋当即点兵三百向驴牌寨进军。到了军营之后,朱元璋和对方首领说听说您曾经被人欺负过,这个仇还没报。您要随我们走了,估计这个仇就报不了了,今天带兵而来替您出口气,不要看就三百人,但都是以一当十的精锐。其实这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给对方台阶下。我知道你迟迟不动身的原因是因为仇还没报,我今天带人来替您报仇;另外一个意思是暗藏的,虽然我就带了三百人来,但这三百人能帮助你打败你的仇家,之所以是仇家往往意味着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这三百人能打败他们,也能打败你。对方首领看话说到这一步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就答应下来。
朱元璋认真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知道这只是推诿之词,肯定说了不算的,心里就谋划着用计策来谋取这几千人。朱元璋在对方的军队里发现了自己的老乡,这个老乡非常勇武。朱元璋问他,愿意跟着我干吗。您想啊,这还有个不愿意的。对方毕竟是民兵,战斗力不强。朱元璋他们能打败元军,虽说是守城,但是武力也一定不弱。如果从民兵投靠元璋,那就相当于鸟枪换炮从地方武装变成了正规军了。另外中国古人的乡土观念特别严重,见到老乡就像是见到了半个亲人。这人当即表态,唯命是从,愿意听从调遣。元璋让其把首领约到自己这里来。对方毕竟是民兵武装,对于兵不厌诈这个词理解的不深。来了之后朱元璋的人就聚上去,然后散开,再聚,再散,又聚,又散,总共三次。在聚散的过程中就把这个首领绑了起来,然后大声喊“郭元帅到了,郭元帅到了,咱们一起去门口迎接。”令五十人簇拥着就出了军营。有人说这个首领为什么不喊呢,那肯定是被人用刀子顶着,不能喊啊。一喊,刀子就先扎进去了。对方是个什么下场是不知道的,但自己一定是先死了。走出去十几里地,朱元璋又派人回去告诉营中诸将,你们统帅说了,大军赶紧动身。于是民兵武装一把火烧了营寨就随着出发了。这一次得到了三千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