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怡兰老师《家的模样》有感
反复拜读这本书,对书中描写之胜景,格外向往。
作者本人,是一位以“享乐“为终身职业,始终身体力行,以真切的感受和分享着人生的美好践行者,她写道:认真的涉猎,深度的积累,虚的花些时间花些功夫,方能从心灵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每一种感官都真真切切长长久久地感到喜悦与欢愉。
这本书是关于她的居所重新改造,规划的经历,“只要人在家里,我总是不断地,如泉涌般时时感觉到幸福。”
我关于家的想象,缘起我幼年离家寄读的经历,不知何时生出,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看书,最喜欢看的就是关于房子的描绘,如《红楼梦》一书关于黛玉所居潇湘馆的描写“小小的三间房屋,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房”,可以看出黛玉的居所,小而精致,风景优胜,尝试写作的幼稚文笔,也从房子的描写写起:一间可以看到花园的书房,书柜放着满满的书,一张大大的红木桌案,我或在此工作,或在此画画,弹琴,待夕阳西下,接回孩子,准备晚餐。。。。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的规划和期待,跃然其上,这副画面贯穿了我对伴侣的选择,对自己职业的选择,和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那时候不敢想象多年后,我竟然能够完成这副画面。
我的爱好就是我的工作,我学习的方向,人生的意义都是围绕着我向往的美好生活而来,如何过上这样的平凡日子,我总是会不停地思考,想象,探究。
我是非常享受独处的人,写写画画,发呆,看日升月落,都可以让我开心不已,小时候觉得,有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家多好啊,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担心大人的干涉,过上我理想的生活,甚至在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一个人住着一套带着大大阳台的房子,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手表,完全凭借身体的感知,每天下班后回到房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上班,几年都没有迟到过,这是一段很神奇的经历。
现在的房子,也不是我的终极梦想,没有阳台的房子,始终缺乏与风霜雨雪的交流,在《家的居心地》一书里,作者描写他的半户外空间:我很喜欢周末的早上在这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读报纸,和家人或朋友们在院子里烧烤时,如果突然下起雨来,可以马上转移到这儿,真的是很实用。我多么渴望有个院子,院子里种着果树,可以晒被子。
好玩的是作者最引以为豪的也是他的厨房:边做边吃的厨房。他描写道:边煮边吃这种形式和之前的就餐方式完全不同,我对这一的新形式也乐在其中。
细观所有的美好场景,都与所参与的空间是分不开的,空间跟我们密不可分,却安静得恍然不觉,家是否能完成你的设想,也需要你对自己有所了解。
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