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看书,还有什么方式提升自己?

看书,只是比较大众化的一种形式。

而在当今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有更多的方式可以选择。


现如今人手一机,到处可见低头族,但是大多都是在打游戏、看小说、看电影、聊微信……

如果真有心学习,可以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比如,在交通上所消耗的时间。

等车或坐车掏出手机的时候,可以用来阅读和思考。


说说我自己的做法。

我每天上班,等公交车和坐公交车到地铁站时,时间较短,我一般用来思考,比如我要做的讲座,或者我要在会议上的发言,想一下我讲的内容的梗概,琢磨下自己该如何表达。

不是非要大半夜不睡觉做这种事。记住,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深度思考的能力。

看再多的书,不思考,也只是一个过客,在你脑袋里什么都留不下。

一定要在独处时思考,才能够获取力量,才能真正的提升自己,思考,是一个深入的途径,是一个消化的过程。


到了地铁站,掏出手机。

提前准备好阅读的东西,可以是你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也可以是提前下载的电子书,或者是朋友圈有益或有趣的文章,甚至是一些短视频的教程……把零散的时间用来阅读,不是只有捧着一本书看,才叫学习。人们有时候容易沉迷在一种形式感里,这是不对的。

边看边琢磨,一定要走心,而且要记录,就像看书做读书笔记一样。

现在智能手机上都有备忘录,把看到的有价值的记录下来,切记,笔记不是摘抄,那就成了大自然的搬用工,要结合自己的思考,都写下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看到有价值的建议,要付诸于行动,任何学习为目的的阅读,一定要有转化!变成自己知识的积累或者行为的转变。


其实,学习有很多种方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读万卷书”是理论学习,“行万里路”是实践检验,就好比看书,光看是没用的,纸上谈兵,一本书看完了,也就是看完了,记不住什么,留不下什么。

“阅人无数”是跟身边的人学习,如果你沟通较差,不用买书,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身边的人。你一定见过有的人,沟通某个方面做的特别牛,留心留意观察,和他学;你也一定见过有的人,沟通某个方面做的稀碎稀碎的,也注意去看,和他学,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


“名师指路”,比如,我写的这些,是我自己的经验分享,说句臭不要脸的话,算是“名师指路”吧,获得别人多年的经验总结,是一种快捷的方式。

但千万要明白一点,这是别人的,不是你的,你需要去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去经历失败和成功,才能提炼智慧和经验,变成自己的。

也就是学习最重要的一点“自己去悟”。


如果你想强化职业技能,在工作中就别怕苦别怕累,多去做,做的多了,熟练了,自然就成了专家,任何付出都会有回报。

很多年轻人,持续性混吃等死,间歇性踌躇满志,踌躇满志的时候总想学点什么,其实这是错的。学习首先是个意识问题,其次才是个方法问题。

不要让“看书就是学习,知识就是力量”这样想法禁锢了自己,看书从来不是学习,有的人是在装样子,装作很努力貌似想上进;知识也从来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